• 1、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冲程剖面图如图。由图可知,该内燃机是(选填“汽油机”或“柴油机”),该冲程是冲程。若该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35J,则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5J。

  • 2、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描绘温度—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物质比热容(选填“>”“<”或“=”)乙物质比热容,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物体内能增大,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实验完成后酒精灯中剩余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大年三十晚上妈妈炒菜发现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更入味,这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其中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是氯化钠,氯化钠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炒菜时不断翻炒使食物变熟,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食物的内能(选填“机械运动”或“热传递”)。
  • 4、下列前者属于能量单位、后者属于长度单位的是(  )
    A、牛顿                    千克/米3 B、焦耳/秒                米/秒 C、焦耳                    光年 D、牛顿/米2              毫安
  • 5、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图甲装置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海波的好处是
    (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熔点为℃;
    (4)、图丁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①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18min时该物质处于态;

    ②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戊),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6、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秒表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每格表示1s)。

    (1)、本实验的原理是;本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st关系图像,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选填“①”“②”或“③”)。
  • 7、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作为参照物的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反射
  • 8、去年冬天冰雪大世界火爆全网,吸引了众多南方“小土豆”前去“尔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雕原材料采自于松花江面,江水凝固成冰的过程需要放热 B、气温低于0℃时雪人变小,属于升华现象 C、游客交谈时嘴边会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凝固成小冰晶
  • 9、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会出现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和月食 D、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 10、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拨动琴弦引起了空气振动从而发出了声音 B、我们能听到王亚平弹奏的乐曲声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C、我们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她使用的乐器是古筝 D、增大拨动琴弦的力,发声的响度越大
  • 11、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才能到达地球(v=3×108m/s)。
    (1)、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2)、如果一辆赛车以1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跑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小时?
  • 12、小明平常骑自行车上学,当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4m/s时,从家里出发,300s就可以到达学校。求:
    (1)、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
    (2)、如果他走路上学,要花多长时间(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5m/s)。
  • 13、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进行相关探究,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填“塑料尺”或“桌面”);
    (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的与声源振动的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短变长,用仪器测得两次实验声音分别为1.3×102Hz1.2×102Hz;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改变。
  • 1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入射角

    30°

    40°

    60°

    反射角

    30°

    40°

    60°

    (1)、做实验时应该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让光滑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 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
  • 15、无声手枪是在减弱噪声;若从减弱噪声的角度说,则“掩耳盗铃”是在减弱噪声;植树造林可以在减弱噪声。(填写减弱噪声的途径)
  • 16、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入射角为 ,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当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
  • 17、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一艘科考船静止在海面上,声呐向海底发出的声音经过6s后系统接收到了回声,则该地的海底深度为(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 18、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若两车经过时间之比为2∶3,且甲、乙两车的速度1∶2,则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
  • 19、声音是由物体的所产生的,但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借助电子设备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叫做次声波,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次声波。次声波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很有用处;比如:海洋中发生地震或海啸时,气象预报机构可以提前发布消息,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
  • 20、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依据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做运动,运动过程中小刚在小明的面(选填“前”或“后”),小刚的平均速度是km/h。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