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南朝诗人萧绎的《早发龙巢》中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3.6 km=3.6 km×1 000 m=3 600 m B、3.6 km=3.6 km×1 000=3 600 cm C、3.6 km=3.6×1 000 m=3 600 m D、3.6 km=3.6×1 000=3 600 m
-
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2.5 dm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40 km/h C、运动员百米赛跑时间大约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长度时,多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
5、如图所示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A、5 cm B、15 cm C、30 cm D、40 cm
-
6、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他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作出判断是科学探究中(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C、猜想与假设 D、分析论证
-
7、开学了,小宇乘坐高铁去杭州上大学。爸爸15∶00从家出发,开车以图甲所示速度送小宇去北京南站乘坐高铁,行驶30min后,小宇看到A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求:(1)、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小宇家距离A地有多远的路程?(2)、乙图中标志牌上的两个数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在不违背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从A地到北京南站行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
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进行降落伞比赛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后的分析与论证。
实验次数
降落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降落伞的高度
降落伞的总质量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2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2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1)、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2)、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3)、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无关,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无关;(4)、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降落伞有关,降落伞越大,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长;(5)、设计实验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 这里说的就是那些影响问题的因素。 -
9、小美和伙伴们在操场上玩沙包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沙包落地时,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各有不同。善于观察的她们想探究“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生活中的感受,她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她们从实验室借来能控制速度的弹射器、一个小钢球、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抛出点离地高度
水平抛出的速度v/(m/s)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1
2
1
0.64
2
2
2
1.28
3
2
4
2.56
4
4
4
3.61
5
6
2
2.21
(1)、小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当抛出点的离地高度相同时,。(2)、伙伴小丽根据实验序号1和4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抛出点的离地高度越高,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长。”你认为小丽的结论可靠吗? , 原因是。(3)、你认为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还和因素有关。 -
10、下图需用三角板辅助测量壹元硬币的直径,请在图上画出三角板正确的放置方法。
-
11、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
12、根据图,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cm。
-
13、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关于误差和错误,正确的是( )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C、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总有一天可以减小到没有 D、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不能够避免的
-
14、有一把在0℃准确的钢直尺,用它在20℃环境中测量甲铜棒的长度得l1=1米,在-20℃环境中测量乙铜棒长度得l2=1米,设0℃时甲乙两棒的长度分别为、 , 则正确的判断是( )A、<1米,<1米 B、>1米,<1米 C、<1米,>1米 D、>1米,>1米
-
15、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3.82 cm、3.79 cm、3.81 cm、3.52 cm。则物块的长度为( )A、3.735 cm B、3.74 cm C、3.807 cm D、3.81 cm
-
16、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秒表 B、铯原子钟 C、沙漏 D、日晷
-
17、学习了简单机械的有关知识后,小强同学自制了一种简易升降晾衣架,它由四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一段固定在天花板上,人用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可以使晾衣架匀速上升,晾衣架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横梁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将4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人拉绳的力为12.5N时,衣物匀速上升,忽略绳重及摩擦。求:(1)、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2)、将60N的衣物挂在晾衣架上,使其匀速上升1米,人所做的总功?
-
18、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之一、一位质量为80kg的举重运动员,在0.8s内将140kg的杠铃举高1.5m,在这一过程中:求:(1)、杠铃的重力;(2)、他对杠铃做的功;(3)、他对杠铃做功的功率。
-
19、杆秤是我国古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衡量工具,如图的杆秤可视为杠杆,提钮处为支点O , 若不计杆和秤盘自重,当在秤盘处放置被称物体后处于平衡状态,已知 , , 秤砣的重力为10N()。求:(1)、秤砣的质量;(2)、被称物体的重力;(3)、若这杆秤所称量物体的最大重力为200N,这杆秤OC至少多长。
-
20、用图甲滑轮组探究动滑轮重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中把不同的磁铁吸附在动滑轮边框上以改变滑轮的重,每次实验都匀速拉动绳端使物体上升0.1m。不计绳重,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G物/N
G动/N
F/N
η/%
1
6.0
0.3
2.2
90.9
2
6.0
1.0
3
6.0
1.9
2.9
69.0
4
6.0
3.2
3.4
58.8
(1)、每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为m;(2)、第2次实验中拉力F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N,第2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分析数据可知: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3)、实验中若仅增大绳端移动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