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家新建的房子准备装修。为把水泥从地面送上楼,他利用图示滑轮组,将一袋重500N的水泥提升4m,用时20s,已知作用在绳端拉力的功率为120W,求:
(1)、水泥上升的速度。(2)、拉力做的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小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
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反映出来的,这里用到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3)、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其中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从B处滚到底端的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为动能. -
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如果测量中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会导致测量的机械效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中若缺少刻度尺(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1次实验是用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1%
2
4
0.1
1.6
0.4
62.5%
3
6
0.1
2.4
0.3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 机械效率越高。 -
4、(1)、如图甲所示,匀质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
(2)、一个小球从高空中由静止竖直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
(3)、已知冰的熔点为0℃,水的比热容是冰的比热容的两倍,请在图中画出4℃的水凝固为-4℃冰的图像。
-
5、在标准大气压下,使用煤气灶将2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是J,若不计热量损失,此过程需要完全燃烧kg的煤气。未使用完的煤气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比热容 , 煤气的热值]
-
6、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筒内的棉花燃烧,向下压缩的目的是对(选填“棉花”或“空气”)做功,汽油机的冲程能量转化情况与这个实验相同,棉花的内能是主要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
7、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时的冲程;高温气体迅速膨胀对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若飞轮转速1200r/min,每秒完成个做功冲程.

-
8、我国北方房屋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大: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大的同时密度 .
-
9、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这是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在寒冷的冬天,冷玻璃窗上常附着有小水珠,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工厂里的冷却塔大多用水为作冷却介质,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性
-
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 B、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 C、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D、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
-
11、国庆假期,小华一家驾车出游,路遇山区,小华决定应用新学的物理知识做一些测量。如图所示,当行驶在两山间的平直公路上时,她让爸爸以54km/h的速度定速驾驶,并在某位置鸣笛一声,同时用手机秒表计时,发现2s后听到来自前山的回声。再隔了4s听到来自后山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从鸣笛到第一次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2)、鸣笛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3)、两山之间的距离。

-
1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100s,紧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继续行驶了1000m。求:(1)、该汽车在前1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2)、该汽车以20m/s 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13、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测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
1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3)、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段的平均速vAC=m/s;(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
15、刻度尺和停表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图中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 停表测量的时间为s。

-
16、琵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弹拨长短、松紧相同琴弦时,大弦(粗)和小弦(细)发出声音的一定不同,人们根据可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两空均填声音的特性)。
-
17、小明和妈妈在桂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若共骑行2.7km路程,用了0.15小时,则平均速度为km/h,合m/s。
-
18、小明使用同一刻度尺测了四次同一铅笔的长度,测量值为18.68cm、18.66cm、18.67cm、19.67cm,则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记为cm,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9、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中,舟上的人上岸后在岸边捞不到剑,是因为人和舟在靠岸的过程中,剑相对于舟是的,而舟上的人相对于舟是的。
-
2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D、“响鼓也需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