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浸入盐水中,制成一个“盐水电池”,将铜片和锌片分别与LED 两极相连,观察到LED发光,如图所示。则电池的正极为(选填“铜片”或“锌片”);盐水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若将发光二极管正负极对调,则二极管(选填“发光”或“不发光”),二极管两端(选填“有”或“无”)电压。

  • 2、在热机设计中,要考虑转速与热效率的关系及优化。若某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 2400r/min,则该汽油机活塞每秒钟往返次,对外做功次。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部汽油机的参数。甲、乙、丙相比,效率最高的是(选填“甲”、“乙”或“丙”)。

  • 3、小明在电路探秘过程中设计了以下电路: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请在图乙中的圆圈内填入电表符号“A”或“V”,要求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能发光

  • 4、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200g物质甲和300g水持续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 4.2×103J B、甲物质的熔点是 60℃ C、0-10min, 甲物质的比热容为 2.1×103J/kgC D、10-15min, 甲物质的内能增加了 1.26×104J
  •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先闭合开关S,当再闭合开关S1时( )

    A、灯泡L与电阻R并联,灯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D、若电阻R 被短路,灯的亮度不变
  • 6、在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后,物理学习小组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灯L1、L2均发光,通过两灯泡的电流不相等 B、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灯L1、L2 两端电压相等 C、仅撤掉导线②,闭合开关,灯L1和L2串联,通过L1和L2中的电流相等 D、仅将导线①的左端改接到灯L1左端,闭合开关,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量灯L1中的电流
  • 7、要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明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根据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灯泡越亮,说明接入电路的导体电阻越大 B、要探究猜想③,应分别把A、B两根电阻线接入电路 C、分别把C、D两根电阻线接入电路,可以探究猜想① D、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可以将电路中小灯泡去掉
  • 8、如图所示是一种静电喷涂枪,通电后,它可以使涂料微粒带上负电荷;当涂料喷出后,更易形成分散的雾状微粒,并均匀分布到被喷涂的工件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喷涂枪口与被喷涂工件之间形成向左的电流 B、涂料微粒带上负电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正电荷 C、涂料喷出后更易形成分散的雾状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若被喷涂工件带上负电荷,能使喷涂效果更好
  • 9、如图是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时热机的能量走向图。该汽车在启动时,热机可以给车提供动力,同时也给动力蓄电池组充电,蓄电池也为电动机工作提供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热机工作的效率为60% B、给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源 C、热机给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热机效率越低
  • 10、对下列图中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B、乙图:A中正电荷可以通过金属棒流向 B,使B中的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而张开 C、丙图: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丁图:用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排斥,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 11、内燃机根据燃料不同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现广泛地应用于车辆之中作为动力装置。下列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油机吸气冲程只吸入汽油,柴油机吸入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B、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时发生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C、柴油机一般用于大型、重型机械,汽油机一般用于轻型、小型机械 D、汽油的热值比柴油的热值大,所以汽油机比柴油机效率高
  • 12、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4.2×103

    0.46×103

    酒精

    2.4×103

    0.39×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54×103

    2.1×103

    水银

     0.14×103

    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吸收相同的热量,铜球的末温更高 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D、早稻育秧晚上灌水到农田,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慢
  • 13、关于图中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干净的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将变小 B、乙图:10分钟后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更快,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也会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50mL 的酒精与50mL 的水混合均匀,总体积等于100mL
  • 14、番禺沙湾名菜“爬金山”,做法是将鱼滑堆积成小山状置于铁盘中央,清水煮沸后,将鱼滑扒入水中,鱼滑在热水中浸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从温度高的水转移到温度低的鱼滑 B、鱼滑浸熟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鱼滑的内能 C、温度从内能大的水转移到内能小的鱼滑 D、浸熟的鱼滑很烫,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
  • 15、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
    A、秋风阵阵,树叶纷纷飘落 B、炒菜时在旁边的房间里闻到香油的味道 C、环保不达标的工厂里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D、打扫卫生时看到尘土飞扬
  • 16、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空调工作的电流约为100A B、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C、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¹⁰nm D、手机电池的电压约为380V
  • 17、 牛顿冷却定律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若用q表示散热快慢,则牛顿冷却定律可以表示为q=k(tt) , 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和物质种类无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即使散热快慢相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进行比热容的测量。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
    (2)、散热快慢q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
    A、效率 B、密度 C、功率
    (3)、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放热快慢为q。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8℃时,散热快慢为
    (4)、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保温杯敞开口,水和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 , 则盐水的比热容为J/(kg)
  • 18、 材料一、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特征。然而,他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似乎在不停地运动。起初布朗还以为花粉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在水中游动。当他把水换成酒精,又把花粉晒干,折腾数次后,希望能够彻底地杀死花粉,却发现液体中的花粉颗粒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换作其他无机小颗粒,也是运动不止。他把颗粒运动的轨迹给记录了下来,这些轨迹简直是一团乱糟糟的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显然这并不是生命体的运动方式。后来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发现后的50余年里,科学家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才有人指出,布朗运动其实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因为液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不断撞击悬浮颗粒。当悬浮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难以达到平衡,于是朝某个方向运动。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运动也越剧烈。颗粒越大受到的撞击更容易达到平衡,故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更明显。

    (1)、布朗运动是指( )的运动;
    A、水分子 B、花粉颗粒
    (2)、从资料可知,液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布朗运动认识它,这种方法叫做法;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证明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组成的。
    (3)、根据上文,写一条使布朗运动更明显的措施:
    (4)、材料二、

    观察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现象。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有关。丙图中,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 19、 小华一家驾驶小汽车进行自驾游,在某直线路段小汽车匀速行驶50km,消耗汽油放出热量为1.35×108J。若汽油机的效率为30%,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 小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该过程中:
    (1)、汽车发动机输出的有用功;
    (2)、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3)、请提出一种提高汽油机效率的途径。
  • 20、 小林一家到某基地露营时,用火炉将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燃烧了200g木炭。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木炭的热值q=3.36×107J/kg
    (1)、求水吸收的热量;
    (2)、求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求该火炉烧水的热效率。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