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

    入射角 i

    30°

    39°

    39°30'

    40°

    50°

    折射角 r

    51°

    79°

    82°

    90°

     

    反射的能量

    4.7%

    6.8%

    36%

    47%

    100%

    100%

    (1)、当入射角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可以达到100%.
  • 2、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上方的AB 屏幕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这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 3、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 A1 , 水中另有一发光点 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

    (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 4、请在图中画出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 5、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 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 的像A'.

  • 6、“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

    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他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位同学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他的色光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小宇说: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小华和小宇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亮.此事实说明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与有关;三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有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体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描述现行交通信号灯是如何让色盲的行人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或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回答一条即可).   .
    (4)、随着科技创新,传统的红、绿灯逐渐被超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ED)所替代.LED灯具有亮度高、颜色纯、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简述LED灯的广泛使用可能会给人们的生活与环境带来的影响(回答一条即可).
  • 7、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8、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a,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9、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序号1234
    入射角(°)6040200
    折射角(°)402915?

                        表二

    序号123
    入射角(°)152940
    折射角(°)20?60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糊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
  • 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做出入射角(用字母i 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 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试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试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 11、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中所示,A区域是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 12、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 13、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 和B,如图a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 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 绕着点O 沿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 B 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 MO绕着点O 沿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 14、如图甲所示,光Ⅰ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那么,一般情况下,i与r有什么定量关系呢?1621年,荷兰学者斯涅耳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 与r之间的规律,图乙是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时,利用实验数据得到的 sinr与 sini 的关系图象.

    (1)、在图甲中,画出光Ⅱ进入玻璃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2)、分析图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15、在无任何光源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衣服的颜色应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 16、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光的应用

    1958年,人类在实验室里激发出一种自然界中没有的光,这就是激光.激光束的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激光的这个特点使它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测距.对准目标发出一个极短的激光脉冲,测量发射脉冲和接收反射脉冲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求出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雷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由于平行度好,激光可以会聚到很小的一点上,让这一点照射到光盘上,就可以读出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经处理后还原成声音和图象,由于会聚点很小,光盘记录信息密度很高.

    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也就是说,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如果把强大的激光束会聚起来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被照的部分迅速上升到极高的温度,最难熔化的物质在一瞬间也要汽化了.因此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切割各种物质、焊接金属以及在硬质材料上打孔.医学上可以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还可以用激光“焊接”脱落的视网膜.强激光可以在瞬间破坏敌人的飞行器,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

    (1)、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
    (2)、激光测距与初中物理学到的测距原理相同.
    (3)、用激光作“光刀”来切割皮肤、切除肿瘤、“焊接”脱落的视网膜,是利用激光的的特点.
  • 18、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 L/cm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高度 H/cm

    20

    17

    14.5

    13.5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 H 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 变化的图象(如图b).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cm时,影子的高度 H 大致是 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选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 19、如图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 MN 反射后恰好经过A 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20、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 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上一页 432 433 434 435 4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