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校安装了一款能根据光照强度实现自动控制的“智能照明灯”,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s,当光照强度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一定发光 B、电磁铁磁性增强 C、电压表示数减小 D、通过R1的电流减小 -
2、海南黎陶被称为指尖上的非遗“活化石”。下列关于黎陶技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揉团搓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盘筑修坯,陶坯上的泥条盘得越多质量越大 C、竹刀雕花,竹刀的刀口尖细是为了减小压强 D、椰壳烧制,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陶罐的内能 -
3、小南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得到的图像应该是( )
A、
B、
C、
D、
-
4、下列有趣的“吸引”现象,和大气压强有关的是()A、磁铁吸引大头针
B、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C、吸盘吸在墙壁上
D、压紧的铅互相吸引
-
5、生命最宝贵,安全第一位。下列情景不符合安全常识的是( )A、乘坐汽车系安全带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按地 C、骑电动车戴安全头盔 D、在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
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行李箱安装滚轮
B、守门员佩戴防滑手套
C、鞋底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擦黑板时用力压黑板擦
-
7、下列实例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激光准直
B、削冰取火
C、光纤通信
D、对镜整装
-
8、小海想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应选择的测量工具是A、体温计 B、秒表 C、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
9、将下列物品分别接入如图电路中的a、b两点,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塑料尺 B、金属勺 C、橡皮擦 D、玻璃杯 -
10、 中考期间天气炎热,为了舒适又节能,我们应将考场空调的温度设置A、0C B、6℃ C、26℃ D、36℃
-
11、开关是用于控制电路通与断的基本电路元件,不同类型开关、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使电路发挥不同功能:
(1)、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开关S1、S2的断开与闭合可使两灯组成串联或并联电路(S2为单刀双掷开关);如果仅使L1发光,开关S1、S2是什么状态?(2)、开通过并联或串联,能达到不同的控制效果。服装店有两个试衣间,锁门相当于开关闭合,则入口处“有人”指示灯亮褪。如果两个试衣间都没有人或只有一间有人时,指示灯不亮,则此电路的两个开关应该是(选填“串联”或“并联”);(3)、以下情景中开关也需如此安装的有____;A、烟雾报警器有两个触发开关,一个是探测烟雾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另一个是探测温度的,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也会开始报警 B、卧室门口有开关,床头也有开关,都能单独控制卧室里灯的亮与灭。楼道里的电灯,夜间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才会亮(4)、电冰箱门框上有一个通过冰箱门来控制的开关,当冰箱门打开时,与开关相连的弹簧伸长,开关闭合使冰箱内的照明灯发光;当冰箱门关闭时,弹簧被压缩,开关断开使冰箱内的照明灯熄灭。下列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12、材料一、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准备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活动特征。然而,他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颗粒似乎在不停地运动。起初布朗还以为花粉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在水中游动。当他把水换成酒精,又把花粉晒干,折腾数次后,希望能够彻底地杀死花粉,却发现液体中的花粉颗粒还是在不停地运动。换作其他无机小颗粒,也是运动不止。他把颗粒运动的轨迹给记录了下来,这些轨迹简直是一团乱糟糟的线,毫无规律可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显然这并不是生命体的运动方式。后来人们把这种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发现后的50余年里,科学家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才有人指出,布朗运动其实是花粉颗粒受水分子的不均匀撞击所致。因为液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不断撞击悬浮颗粒。当悬浮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的液体分子撞击难以达到平衡,于是朝某个方向运动。由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反映到颗粒的运动也是无规则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颗粒运动也越剧烈。颗粒越大受到的撞击更容易达到平衡,故小颗粒的布朗运动更明显。
(1)、布朗运动是指____的运动;A、水分子 B、花粉颗粒(2)、从资料可知,液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它们的运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运动特征不容易研究 但科学家可以通过布朗运动认识它,这种方法叫做法;直到他们的概念被人们广泛地接受之后,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证明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组成的。(3)、材料二、观察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这属于现象。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有关。丙图中,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可以悬挂钩码,这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
-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2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为1A,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求:

(1)、通过电阻R3的电流;(2)、电源电压;(3)、R,的阻值。 -
14、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18km 能量流向如图所示,这个过程消耗汽油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求:
(1)、该汽车的热机效率;(2)、在这段时间内所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3)、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 -
15、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 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2)、在连接实验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填“左”或“右”)端;(3)、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4)、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的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
16、小明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2)、小明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问题解决后,按图乙连接好电路,测出L1两端电压。接下来测L2两端电压,小明采用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他(选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电压,原因是。(3)、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时,两灯突然熄灭,电压表的示数变为0。若故障只发生在小灯泡上,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A、L1短路 B、L2断路 C、L2短路 D、L1断路(4)、小明用电压表分别测量L1两端的电压UAB、L2两端的电压UBC和L1、L2两端的总电压UAC , 更换灯泡再做两次实验,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关系式表达)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第一次
0.8
2.2
3.0
第二次
1.0
2.0
3.0
第三次
1.2
1.8
3.0
-
17、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甲和乙两种液体在相等时间内(2)、实验中应量取质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初温”)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3)、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 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 Qq,Qz;(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30
33
36
39
42
(4)、图2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像是(选填“A”、“B”或“C”)。分析此图像可知,吸收相同热量时,液体升温更高;液体更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
18、(1)、如题图是小风扇工作的实物电路。请根据实物图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如图甲为亮度可调的台灯,电位器是调节其亮度的装置。旋钮开关带动滑片转动,请把电位器接入图乙电路中,使得旋钮开关顺时针转动时,灯泡变暗。
(3)、请你对照题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题图乙实物图连接起来。
-
19、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 Rx的实验电路,定值电阻 请完善实验步骤。

只闭合开关S、S1 , 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示数U,=1.5V。
再闭合开关 , 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示数U2。U2的大小如图乙所示,为V,则
-
20、电阻R和灯泡L 的 I-U图像如图所示,当电阻R和灯泡L并联在某一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A,则电源电压为V;若将电阻R和灯泡L串联在电压为9V的电源上,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A,灯泡L的电阻为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