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12500多名运动员参与了盛会。亚运会主持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19届亚运会开幕”后,大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
-
2、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发生6.2级地震,西安有轻微震感,此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会产生(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频率(填“低于”或“高于”)20Hz,超出了人类听觉的范围;利用超声波还可除去人体的碎石,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
-
3、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某原子的直径为2.8×10﹣10m=nm;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m;
(3)公路上行驶的轿车速度为72km/h=m/s。
-
4、山间铃响马帮来,铃由于受撞锤的撞击产生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 .
-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
6、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确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发出的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
7、下列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飞机在高空中盘旋 B、电梯从一楼上升到顶楼 C、抛向篮筐的篮球 D、月球相对地球的运动
-
8、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其中珠海口岸至香港口岸约40km,一辆家用轿车按设计时速从珠海口岸匀速行驶到香港口岸消耗汽油2.1kg,汽油热值q=4.6×107J/kg,c水=4.2×103J/(kg•℃)。求:
(1)家用轿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汽油,若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
(2)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4×107J,则轿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效率是多少?
(3)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常温下250kg的水温度升高46℃,则整个过程中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
9、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部分农村地区改用液化气烧菜做饭。某钢瓶装有液化气 , 已知液化气的热值为。
求:(1)这瓶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这瓶液化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60%被初温为20℃的水吸收,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将多少质量的水烧开?
-
10、如图是同学们学习“内能”时做的一些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的气体扩散实验中,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为有力地证明气体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2)、如图乙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11、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冲程;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冲程;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完全燃烧200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J。

-
12、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充分混合形成的,其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若将针管的一头堵住,推动活塞,发现药液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
-
13、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现象,粽子包好后下锅煮,粽香会变得更为浓郁,这说明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14、利用水能发电:水电站工作时将水的能转化为能,带动发电机发电。
-
15、如图是蒸汽机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关于蒸汽机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缸内的蒸汽推动活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燃料燃烧时产生热量,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蒸汽推动活塞做功,蒸汽的内能增大 D、蒸汽机加装冷凝器,能减少废气带走的温度 -
16、劳动课上同学们正在制作蛋糕,教室内弥漫着蛋糕的香气,下列现象的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天竺山下炊烟袅袅 B、海沧大道木棉絮飞 C、园博苑里杉叶飘落 D、湿地公园荷花飘香
-
17、国庆假期,小刚家人搭乘顺风车到武汉站,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下表是武汉到北京的G558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1
武汉站
始发站
18:16
0分
0
2
信阳东站
18:59
19:06
43分
199
3
驻马店西站
19:31
19:40
1小时15分
357
4
许昌东站
20:10
20:12
1小时54分
485
5
郑州东站
20:35
20:40
2小时19分
536
6
新乡东站
21:00
21:03
2小时44分
643
7
石家庄站
22:15
22:22
3小时59分
948
8
北京西站
23:34
终点站
5小时18分
1229
(1)、小刚在高速上的某处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上面的“100”的含义是;(2)、求G558次列车从驻马店西站到新乡东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小刚所乘动车途中要穿过一条桥,动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min20s完全穿过长度为2190m的桥,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4)、G558列车进某隧道口前以6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头的汽笛鸣笛一声,坐在车尾的乘客听到了两次鸣笛的声音,两次声音间隔2s,声音传播速度取340m/s,则听到第二声鸣笛时,车头离隧道口的距离为多少m。 -
18、小兮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秒表(单位s)所显示的时间;
(1)、实验原理是;(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测量(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m/s;(4)、爱思考的小明同学用另一套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①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②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A到C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是小车A运动的图像(图像的趋势不改变),请通过丁图分析出小车A在内的平均速度为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1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小车B的速度大小m/s。
④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路程中点的速度为 , 时间中点的速度为 , 则和的大小关系是。
⑤通过实验,则下图中可大致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19、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A
铜
40
0.3
B
铜
40
0.5
C
铜
40
0.7
D
铜
60
0.3
E
铜
0.7
F
铜
100
0.3
G
钢
60
0.7
H
尼龙
60
0.7
I
尼龙
100
0.7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3)、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 -
20、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若依次对着瓶子内吹气,此时声源是(选填“空气柱”或“瓶和水”);若用大小相等的力敲击瓶子,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直至难以听到声音,得到结论:;(3)、如图丙所示,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同学们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实验。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有关。利用该实验原理制成了医院里的(选填“B超仪”或“碎石机”)。(4)、“声音的利用”这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了解到蝙蝠是依靠进行“回声定位”,并应用于海底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