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加大敲击的力度,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更大,由此得出声音的响度与有关。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如果把该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左边的塑料球(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如题图甲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乙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cm;刻度尺更精确。
    (2)、观察题图乙的停表,此时的停表所示的时间是s。
    (3)、小红要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她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正文100页的总厚度D。则一张纸的平均厚度是(用已知量表示)
  • 3、用刻度尺测量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6.1mm26.2mm26.1mm28.2mm26.3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m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
  • 4、在用酒精灯做“冰的熔化”实验时,描绘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相关知识,若冰的质量是500g , 比热容是2.1×103J/kg°C , 酒精热值为3.0×107J/kg , 若燃烧始终稳定,且加热过程中酒精灯的热效率始终为50%。求:

    (1)、冰从第0min至第2min消耗酒精的质量是多少?
    (2)、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 5、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当温度从10℃升高到3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 6、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海陆风“日出夜归”?

    《三辅黄图》记载:“海风午时出,而子时回。”海岸边的风,方向总是有规律地改变着:白天,特别是中午最热的时候,常常有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到了夜里最冷的时候,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

    白天,海洋和陆地受到太阳照射后,都不断吸收热量。海水的比热容与陆地不同,它们升高的温度也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太阳照射后,陆地的末温比海面高。由于陆地表面上空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空气不断上升,致使陆地附近的气压变低。同理,海面上的空气温度低,气压较高。这样,空气就从海面流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海洋和陆地都不断向外放出热量。陆地因为比热容小,温度下降的很快,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下降的很慢。经过一段时间放热后,陆地的末温比海面低。由于陆地表面上空的空气温度低,空气就从陆地流向海面。

    海陆风“日出夜归”是由于陆地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形成的。利用物质比热容的特性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储能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农民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倒春寒”时采用深水护秧。为了尽可能减小“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专家联合气象专家提出:在早稻插秧后,如果日平均温度在10°C以下时,要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雨灌晴排”的方式,调节秧田水热状况,使秧苗更好地生长。

    (1)、海陆风“日出夜归”是由于陆地和海水的不同形成的。
    (2)、如图所示的海陆风成因及流动情况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倒春寒”时,为了保护秧苗,对水田的水深有一定的要求。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C ,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倒春寒”时期单位面积的水平均放热γ=2×106J/m2 , 水温下降不能超过5°C , 水的深度至少为m。(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 7、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者带正电,次序在后者带负电。


    1

    2

    3

    4

    5

    6

    7

    西尔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木棉

    赫西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尼龙与云母相互摩擦后,尼龙将(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中(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尼龙和纸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 8、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我们(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吸引,说明吸管带电,吸管被吸的原因是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选填“吸管”或“餐巾纸”)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
  • 9、
    (1)、图甲、乙中,各有一根导线接错而使小灯泡和电源被短路。请分别把这跟导线找出来,在上面画一个“×”;

    (2)、按照如下图所示的实物图,在右侧的虚线框内画出与它对应的电路图。

  • 10、如图展示的是我国传统的“走马灯”,点燃底部蜡烛,上升的热空气驱动扇叶转动,带动纸片小人转动。热空气上升驱动扇叶转动的过程中,由能转化为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

  • 11、在下图的实验中,竖直向上提升玻璃板,在玻璃板将要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这是由于

  • 12、利用静电喷漆枪给金属件上漆时,涂料液滴从喷嘴喷出并形成分散的雾状,扑向并吸附在带电的该金属件表面,形成均匀的薄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涂料液滴一定不带电 B、该金属件与涂料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涂料液滴分散成雾状的现象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有关 D、静电喷漆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 13、对下列图片所示的三个电路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断路、乙短路、丙通路 B、甲通路、乙短路、丙短路 C、甲断路、乙通路、丙短路 D、甲短路、乙断路、丙通路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其他能量信号(通常是电信号)的传感器。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不透明的固体中。

    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显著反射形成反射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回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即碰到远离的物体时,反射回波的频率变低,碰到靠近的物体时,反射回波的频率变高。活动物体移动越快,多普勒效应越明显。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检测反射回波的频率即可测出活动物体的速度。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

    (1)、超声波是振动频率的机械波;
    (2)、超声波的特点有(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4)、小明说可以利用超声波的优点,结合超声波传感器来测量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该方法是否可行? , 原因是
    (5)、请你说出超声波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哪方面:(写出一点即可)。
  • 15、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市政府广场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骑得快的是图中的段,骑得慢的是图中的段(均选填“OA”或“AB”);
    (2)、小明从家门口到市政府广场的平均速度是m/s;
    (3)、小明骑得慢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市政府广场需要s;
    (5)、小明若全程都用慢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市政府广场需要s。
  • 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小强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传到耳朵里的;
    (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如果用小棒来敲击这些瓶子,敲(填序号)瓶时,音调最高;
    (3)、小强同学使用不同的力气对着A瓶子吹气,他听到的声音音调和是相同的,若他所用的力气越大,听到声音的就越大。
  • 1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2)、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3)、实验中,全程AC的平均速度为v1 , 上半程AB的平均速度为v2 , v1v2(填“>”、“=”或“<”),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的(填“正确”、或“不正确”)。
  • 18、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声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3)、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区别是(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19、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木块的长度是cm;图乙秒表的大表盘的单位是 , 读数为s。

  • 20、
    (1)、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2)、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木棒从左到右依次敲击,可听出音调越来越高,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位置;

    (3)、一物体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该物体的v-t图像。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