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天津市红桥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模拟试卷
- 上海市长宁、金山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试卷
- 上海市徐汇区2015-2016学年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上海市松江区2015-2016学年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上海市普陀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 上海市金山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教育署(五四学制)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上海市杨浦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静安、青浦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上海市嘉定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1、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对应的实物电路乙。
-
2、某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运行时刻表如下表,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求: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发车时间
14:20
16:16
20:23
—
到站时间
—
16:11
20:16
第二天4:20
(1)、该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所用的时间为h(2)、该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3)、中途该次列车以100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70s,那么列车的长度是多少?(4)、通过上一个隧道后,列车以另外某一速度向前匀速直线行驶,司机在离下一个隧道口950m处鸣笛,在行驶至距离隧道口750m处听到山崖反射的回声,求此时列车的速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3、如图甲,小明和小红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竖立的玻璃板M前(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A,拿(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大小相同)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2)、如图乙,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睛(选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3)、如图甲,下列操作中,像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有( )。(填字母)A、让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平移 B、将玻璃板绕00轴(如图中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转向自己 C、将玻璃板沿着水平桌面向后平移 D、观察者小明向左移动(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清晰的像和 , 原因是。(5)、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像和物的左右是否对调,她应将蜡烛改成图中的(选填“a”“b”或“c”)光源进行实验。
a.
b.
c.
-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以下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1)、这些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
(3)、如图丙所示,在教室里,老师敲响B音叉时,我们观察到与A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选填“会”或“不会”)弹动起来,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根据上面有关探究,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轻拨与重拨时,钢尺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3)、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此时振动的频率低于Hz;(4)、换用塑料尺做此实验,塑料尺振动幅度和频率与钢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6、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该实验的原理:;(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10cm,sBC=30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A、
B、
C、
D、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 , 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 , 则(选填“>”“ <”或 “=”)。 -
7、按要求作图。(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
8、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3,运动路程之比是4∶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9、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改变吹葫芦丝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
10、光在水中是沿传播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若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1、早上爸爸送小明上学,车子向南行驶,小明前后两次从后视镜中观察到一辆越野车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行驶,则以地面为参照物,越野车是运动的,越野车在向行驶,且越野车的车速(选填“>”“=”或“<”)小明车的车速。
-
12、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发出的次声波探测鱼群 B、医院利用B超发出的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13、下列数据是小宇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八年级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dm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 30m C、成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m/s D、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 3s
-
14、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C、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越小 D、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而变化
-
15、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丙
-
16、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镜花水月 C、雨后彩虹 D、立竿见影
-
17、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日食 C、
小孔成像 D、
“折断”的铅笔
-
18、小明漫步惠州西湖湖边,忽然闻到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走近一瞧,花瓣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力;中午,太阳高照,此时花香更加浓郁,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最快,丙车最慢 B、甲车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0m C、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静止的 D、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20、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年7月份,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灾,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各地派出医疗、消防人员增援河南洪涝灾害后的消杀防疫救援工作。有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总长为15m,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开往距此地216km的受灾区,途中一名工作人员测得专车完全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1)、专车到达受灾区所需的时间;(2)、该隧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