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海波的熔化时间为min。液体凝固成海波的凝固点是℃。

  • 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木块的长度是cm。

  • 3、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25cm、13.27cm、13.02cm、13.2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3.27cm B、13.28cm C、13.21cm D、13.26cm
  •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 B、小小竹排江中游 C、海水奔腾 D、车水马龙
  • 5、当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340m/s , 求:
    (1)、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
    (2)、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3)、动车行驶的速度;
    (4)、若隧道全长7.41km,动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时间为2min,则这列动车的整体长度为多少m?。
  • 6、区间测速,是用来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进入全长为44km的区间测速路段,用时0.5h离开该路段。

    (1)、该交通标识牌上数字“80”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通过计算说明,在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是否超速;
    (3)、若该区间车辆不超速,至少需要行驶多长时间?
  • 7、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选填“音叉”或“机械闹钟”)。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选填“相同”或“不同”)。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 除了图中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选填“时间”、“路程”)的误差;
    (3)、小车经过AC中点时速度为v1 , 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v2 , 则v1v2(选填“>”、“=”、“<”);
    (4)、当小车完全通过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选填“大”、“小”)。
  • 9、(1)在学习“叶片的结构”时,了解到植物叶片上下表面有透光不透水的表皮,叶片的表皮可以使叶片中水分蒸发速度(选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2)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迅速成小冰晶。

  • 10、一阵秋风吹过,校园里树叶随风飘舞,以“飘舞”的落叶为参照物,教学楼是;小明同学捡起一片树叶测量其长度如图所示,树叶的长度为cm。

  • 11、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在第6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 12、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词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霜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B、“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的形成是升华吸热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D、“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 13、如图所示,小明玻璃药瓶和吸管自制了一个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 B、当药瓶全部浸入热水中时,吸管中的液柱会上升 C、如果在吸管上标注温度,下面标注的温度比上面高 D、吸管越粗,液柱随温度变化的升降越明显
  • 14、甲、乙两小车从相距10m的AB两点同时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v、v , 经过时间t后,两小车相距3m,则t不可能是(  )

    A、10s B、70s C、90s D、130s
  • 15、甲的速度是90m/min,乙的速度为5.4km/h,丙的速度是1.5m/s。比较三者的速度,比较结果是(     )
    A、甲最快 B、乙最快 C、丙最慢 D、三者一样快
  • 16、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49cm、18.51cm、18.1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5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消除误差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50cm
  • 17、学校运动会上,小龙担任了跳远比赛的助理裁判员,他应选用下面的哪个测量工具最恰当(     )
    A、学生尺:长20cm,分度值1mm B、皮卷尺:长5m,分度值1cm C、木直尺:长1m,分度值1cm D、钢卷尺:长2m,分度值1mm
  • 18、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必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贴近学生生活。你认为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40mm B、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s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19、实验小组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实验时,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小组同学根据图甲电路连接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2)、根据甲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选填“短路”或“断路”)或L2(选填“短路”或“断路”);
    (3)、图甲中,小伟正确测出AB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同学小夏认为小伟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夏的这种接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4)、正确操作后,小伟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填入下表中,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写关系式即可);接下来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测几组数据,这是为了

    UAB/V

    UBC/V

    UAC/V

    2.4

    1.4

    3.8

  • 20、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甲和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观察来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的温度”);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甲和图进行实验,实验通过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选填“加热时间”或“液体升高的温度”)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图中合适装置加热相同一段时间后,液体a升温多,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填“大于”或“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液体的比热容大;
    (3)、小明选用了燃料1和燃料2进行实验。当燃料燃尽后,小明根据各个时刻烧杯中的水温,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像a、b,则可初步判断的热值大;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