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萧雅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比较A 和B 两种不同液体吸热的情况。

    (1)、萧雅在安装、调整器材时,应该首先调整固定(填“甲”或“乙”)的位置。
    (2)、在该实验中萧雅同学采用的方法是:使和初温相同的液体A 和 B 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液体A和B来判断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3)、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液体的吸热能力强。若A 的比热容3.6×103J/(kgC),   则B的比热容为 J/(kg·℃)。
    (4)、根据图乙图像可以推断出,时间t应为第 min。
  • 2、nbsp;.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小军两名同学用于探究“水的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同时对水进行加热。

    (1)、实验器材安装过程中,确定A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器材安装好后,小明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如图-1),然后点燃酒精灯,则小明用于实验的水的温度是℃。
    (3)、小明和小军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的图像如图-2,根据图像可知,小军和小明实验时除了水的质量不同,水的也不同。
    (4)、他们实验时撤去酒精灯后,均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5)、当小明在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变化如图-3甲所示,则此时小军观察到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应该与图-3中的相同。
    (6)、实验完成后,小明取一个装入适量沸腾的水的小烧杯浮在大烧杯中继续加热,此种方法为隔水加热。如图-4,他发现大烧杯中的水持续沸腾而小烧杯中的水不再沸腾,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发现温度相同。小明联想到有一次在厨房里炖汤的情形,由于自己稍没注意,灶上的汤锅突然就沸腾然后溢出来了,幸好小明及时关闭了燃气,然后重新点燃并转为小火。他想如果采用隔水加热就不会出现那种危险情况。你觉得小明的想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你的理由是
  • 3、    

    (1)、如图所示,请画出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两束光线。
    (2)、如图甲所示,某插线板的工作过程是: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不亮,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插孔提供工作电压,若此时指示灯损坏,插孔仍可提供工作电压。请在图乙中画出插线板内电路连接情况并将插线板接入家庭电路中。
    (3)、根据图的信息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在图中括号内标出小磁针的极性。
  • 4、如图甲是小灯泡L 和电阻R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图象,将它们按图乙所示接入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W,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Ω;再闭合开关S1 , 电流表示数变化了A。若将R 与标有“50Ω,0.5A”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到该电源(电源电压恒定)上,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W。

  • 5、如图所示,将硬币放在碗底,然后后退至恰好看不到硬币时,向碗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见硬币了,此时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位置变(选填“浅”或“深”)的虚像,这是光由斜射入发生折射的缘故。

  • 6、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开都河弯弯曲曲,故曰“九曲河”。在雨量充沛的季节里,落日时分站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在蜿蜒曲折的开都河上看到9个“太阳”  (如图所示)。这是光的现象,此时成像的9个水面是(选填“相平”或“不相平”)的,河中9个“太阳”的大小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 7、厨房里存在很多热现象,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里爆炒,会将肉炒焦,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炒出的肉片既嫩又鲜,主要是因为淀粉包裹在肉片表面,导致肉片内部的水分不容易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炒肉片过程中,炒锅上方有“白气”生成,这些“白气”是(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  “白气”产生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8、小芳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已知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恒定,R1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2的铭牌上标有“10Ω2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两块电压表的量程均为0~3V。小芳在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条件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两块电压表的变化范围均为1.5~3V。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U为6V B、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0.6A C、滑动变阻器R2的变化范围为5~10Ω D、该电路总功率的最大值为3.6W
  • 9、某家用抽油烟机的主要部件是照明灯和抽气扇(电动机)。若只闭合开关S1时,则只有照明灯亮:抽气扇有“弱吸”和“强吸”两个挡位,且电功率大小不同;照明灯和抽气扇能独立工作,在图示的简化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 10、如图1所示,小健往甲、乙两个杯子中倒入等质量的热水,同时开始计时,测得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可推测(   )

    A、乙杯中的热水先降至60℃ B、甲杯中的水在0~10min放出的热量比乙杯的多 C、两杯水的质量及初温相同,降温速度不同是因为两杯水的比热容不同 D、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不同唯一的原因是两个杯子的材料不同
  • 11、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它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外界温度变化时,冰层的厚度会发生变化
  • 12、如图是简易活塞式点火器。古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下列事例与此改变内能的方式相同的是(    )

    A、热水取暖 B、冷敷降温 C、钻木取火 D、哈气取暖
  • 13、我们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鸟语花香 C、秋天,树叶飘落 D、冬天,瑞雪纷飞
  • 14、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中“潭清疑水浅”蕴含了光学知识,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成因与其相同的是(    )
    A、 B、 C、 D、
  • 1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图乙是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闭合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6V B、R的电阻为5Ω C、闭合S时,R消耗的电功率为3.6W D、闭合S时,电路的总功率为6W
  • 16、海鲜保存常要求温度低于-18℃。小明为海鲜市场的冷库设计了温度自动报警器,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电源电压均为3V保持不变,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乙图为热敏电阻R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冷库温度等于或高于-18℃时,工作电路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变大 B、工作电路报警时,衔铁被吸下,灯亮铃不响 C、冷库温度为-18℃时,控制电路中电流为0.03A D、冷库温度降低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变大
  •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cm;
    (2)、如图乙所示,调节各元件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8、如图所示,物理老师将一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光被反射到墙面上一点处形成一个光斑。

    (1)、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叉股,同时观察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并听到声音,该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 此科学研究方法称为
    (2)、越用力敲音叉,墙面上的光线条越长,听到的声音越大,说明越大,响度越大;
    (3)、若在真空中敲击音叉进行该实验,则看到墙上的光线条,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19、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
    (3)、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 2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O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上一页 706 707 708 709 7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