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能和电功率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路和欧姆定律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磁相互作用
 - 江苏省初中物理中考真题专项复习-电磁学:电荷、电磁波
 -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国庆节学情反馈物理试题
 -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山东省淄博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实验学校、兴宁市宁江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天津市蓟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 青海省西宁区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1、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冰糖葫芦时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至180℃左右,一段时间后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再把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放出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白糖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一个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标准气压下测得冰水混合物温度为4℃,沸水的温度为94℃,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31℃,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27 B、37 C、30 D、34
 - 
                            3、如图是一款沙漠取水神器、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带动上方的叶片旋转、进而把地表上的空气通过软管抽入地下。受上层空气和下层土壤的气温差的影响,水蒸气在流入底部储水箱的过程中会凝结成小水珠,以此不断地进行收集就能达到取水效果了。关于上述取水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 吸热 B、液化 放热 C、凝华 放热 D、汽化 吸热 - 
                            4、“冰蝴蝶”是一种自然景观。冬季温度、湿度、风力适宜时,山间枯死的草本植物中的水会流出茎秆,结出“蝴蝶”一样的纤薄冰片,如图所示。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冰蝴蝶”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千里冰封 C、霜满枝头 D、雾绕山峦 - 
                            5、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小水珠,下列对小水珠的存在位置和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a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a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b的上表面出现水珠,是烧杯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b的下表面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6、 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电视剧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一代代人,根据如图所示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西游记》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图片,“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图乙是《三国演义》张飞大喝一声,把敌将吓得肝胆俱裂,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是《红楼梦》林黛玉仅靠听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是《水浒传》中燕青吹箫的剧照,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箫的振动 - 
                            7、小明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制作了一个带盖的塑料盒,将正在振铃的小闹钟放进盒内,然后将小闹钟分别用纸板、木片、EVA等材料包裹,放进盒内,分析不同材料的隔声能力,便制作成一个隔音房间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铃声的分贝值表示听到铃声的音调高低 B、该实验说明正在振铃的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实验时应该在相同的位置打开手机中的虚拟声音示波器测量铃声的分贝值 D、测得铃声的分贝值越大,说明材料的隔声效果越好 - 
                            8、 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矩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9、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小翠同学利用橡皮筋等材料,自制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古筝”并用它进行了演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同学们能感受到琴声表达的情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古筝”发出的声音婉转悠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D、“古筝”琴弦振动停止,琴弦发声和琴声的传播都会停止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kHz~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2)、下列哪种动物能发出与声呐相同的波 ____。A、大象 B、狗 C、蝙蝠 D、猫(3)、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4)、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5)、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km。(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km。
 - 
                            11、汽车刹车之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v(m/s)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8
4.8
8
16
9.7
32
24
14.6
72
32
19.3
128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一位小数)(2)、分析题中所给数据表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 ;当速度增加为原来的2倍时,制动距离增加为原来的 倍;(3)、当这辆汽车在路面上以24m/s的速度行驶时,该司机突然发现离车80m远的路中间有一很大的障碍物,立即作出刹车反应并操纵制动器,则该司机 (选填“能”或“不能”)安全停车;(4)、此路况下,制动距离S2与行驶速度v的关系可以用图示坐标系中图线 (选填“a”或“b”或“c”)表示。 - 
                            12、为了监测超速行驶这种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汽车与测速仪距离sOA为45m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汽车时,小汽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时0.3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8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求:
(1)、超声波在0.3s内传播的距离;(2)、图乙中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3)、小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 
                            13、2023年10月16日,数艘日本船只非法进入中国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果断出手予以警告驱离,没让日本染指中国领土主权的企图得逞,如图所示,求:(1)、驱离日本船只后,若海警船从钓鱼岛以4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到浙江温州A地,用时9h,浙江温州A地到钓鱼岛的直线路程;(2)、若我国自行研制的某战机从浙江温州A地上空匀速直线飞行0.5h到达钓鱼岛上空,该战机的速度;
 - 
                            14、如图是小明“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中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选填字母)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放大实验效果图甲中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开,这一现象既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实验二:利用图乙中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探究 。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④根据以上的实验结论,小明用四个玻璃瓶,水量如图丙所示,用竹筷从左往右依次敲击玻璃瓶,使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发现它们发声的音调依次 (选填“降低”或“升高”)。
 - 
                            15、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5s,AC段时间tAC=2.3s,AB段的距离sAB=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实验中测得路程AC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AB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BC的平均速度为v3 ,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 
                            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 
                            17、如图,A图是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请在B图中作出其对应的s﹣t图象

 - 
                            18、我国的高铁里程位列世界第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暑期中,小明跟随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所乘的复兴号列车长为200m,坐在车厢内座椅上的小明看到车内显示屏上的速度为288km/h,若该高铁以这样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5km的隧道,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B、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2.5s D、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60s
 - 
                            19、2024年4月21日淮安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淮安站)比赛于7时30分鸣枪起跑,如图是某位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t1、t2和t3三个时刻,运动速度分别为v1、v2、v3。请判断v1、v2、v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v3>v2 B、v1<v3<v2 C、v1=v3=v2 D、无法比较 - 
                            20、如图是小华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拍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F点小球做减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0cm C、小球在B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DF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