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甲为实验装置,其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 , 电源电压恒为6V。

    (1)、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该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上改正(导线不能交叉);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最端,将电阻箱调一阻值,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经检查排除导线和接线柱故障,则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将电压表更换成小量程送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依次将电阻箱阻值调为25Ω20Ω15Ω10Ω5Ω , 得到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I1/R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当电流表示数为0.4A时,电阻箱接入的电阻是Ω;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W;

    ②实验过程中,当完成某次实验后,仅改变电阻箱阻值,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上一次电阻箱接入的阻值为Ω

    (4)、由以上实验初步得出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为使结论更具普遍性,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字母)
    A、仅将电阻箱阻值再调为30Ω35Ω , 再补测两组数据 B、仅将滑动变阻器换为最大阻值为100Ω , 电阻箱两端控制的电压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C、仅将电源电压调为4V,电阻箱两端控制的电压不变,重复上述实验 D、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仅将电阻箱两端电压控制为2.5V不变,重复实验
  • 2、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猜想了下列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的面积。

    接下来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明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根据的原理,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对比甲、丙两图,可以验证猜想(选填“①”、“②”或“③”);
    (3)、如果小明要探究猜想①,他应该选择两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所选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
    (4)、小明为了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如果正确,请写出分析过程;如果不正确,请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 3、小明收到的新年礼物是一个蛇年的小饰品,他用小饰品做了以下实验。

    (1)、如题1图和题2图,小饰品底座的长度是cm,质量是g;
    (2)、小明想测量小饰品的密度,发现小饰品放不进量筒,改用如题4图所示方法测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浸没小饰品,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小饰品;

    ②往量筒装入8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题3图,为mL;

    ③计算出小饰品的密度ρg/cm3(保留一位小数);

    (3)、小华不用量筒也完成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小饰品放入烧杯加水浸没,在水面做记号后测出总质量m1

    ②取走小饰品,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2

    ③加水到标记,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水的密度为ρ , 利用公式ρ=(m1m2)ρm3m2可测出小饰品的密度。小明分析:取出时小饰品会沾有水,导致测量的质量 , 体积偏大,这样测得的密度。(均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4、按要求作图。

    (1)、如题(1)图,小木块从粗糙的斜坡滑下,请在O点画出小木块受力的示意图;
    (2)、如题(2)图所示的滑轮组,要用最小的拉力拉动水平地面上的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3)、按要求将电路(题(3)图)连接完整: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向左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电路总功率增大;开关断开,整个电路不工作.
  • 5、如图甲所示的干鞋器是专门为烘干鞋子而设计的小家电,它工作时能吹出热风烘干鞋子,将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这种干鞋器工作时还会发出人眼看不见的 , 起到消毒的作用。

  • 6、小华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0牛的物体,如图(a)、(b)所示,图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a)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的大小为牛;物体上升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7、佩香囊、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香囊的清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煮粽子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粽子的内能;在加速滑行时,龙舟的惯性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了 B、初秋的清晨,枝叶上出现了露珠 C、深秋的早晨,植物叶片上蒙上一层霜 D、在寒冬中,人们口中吐出“白气”
  • 9、《资治通鉴》中记载古人“以铜为镜”,则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A、等大的实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 10、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由于用金属制成的电阻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用金属丝制作的感温电阻叫作热电阻,可用作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市面上有一种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Cu50如题图甲所示,铜热电阻封装在传感器的探头内.某物理兴趣小组查到热电阻Cu50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一些信息,并绘制了如题图乙所示图像.该小组想利用这种传感器制作一个温度计,他们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电源(电压为 1.5V)、灵敏电流表 (量程为0~25 mA)、滑动变阻器R1、开关、导线若干.

    (1)、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Cu50是用(选填“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Cu50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其阻值是Ω.
    (3)、若直接将电源、开关、电流表、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Cu50串接成一个电路作为测温装置,如题图丙所示,其中R为铜热电阻,闭合开关后,当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电路能测的最低温度为℃.
    (4)、该实验小组为了使温度能从0 ℃开始测量,又设计了如题图丁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为铜热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传感器探头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1 , 使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度,此时R1=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把传感器探头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闭合开关,发现灵敏电流表的读数为20 mA,则热水的温度为℃.

  • 12、“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兴趣小组受此启发,找来一个上端开口的空透明圆筒,底部用细线系一块质量适当的铁块,然后将其静止放置在水中,如题图所示,此时圆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 cm,水面与圆筒A点相平.利用此装置标上刻度后放入水中,可以方便地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在圆筒内放上一个物体后,如题图所示,圆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 cm,水面与圆筒B点相平.已知圆筒底面积为10 cm2 , 圆筒和铁块总重为0.6 N,装置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圆筒始终竖直.

    (1)、题图1中圆筒和铁块受到的总浮力是N,它们浸入水中的总体积是m3 , 铁块所受到的浮力为N.
    (2)、题图2中圆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Pa,受到水的压力为N.
    (3)、为方便测量,圆筒A点应标上kg刻度线.
    (4)、利用此装置测量时,圆筒B点的刻度线对应的质量应为kg.
  • 13、小明在观看冰壶比赛时发现,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不同,一只是由较光滑的塑料制成的,另一只是由质量相同的较粗糙的橡胶制成(如题图甲).爱思考的他认为两只鞋的鞋底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不同.于是他找来一块木块,在木块的上下两面分别贴上一层橡胶和一层较光滑的塑料,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1)、小明先把木块的橡胶面朝下,如题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2)、然后小明把木块的塑料面朝下,如题21图丙所示,重复刚才的实验,他没有选择两块木块进行实验,而是在同一木块的两面分别贴上橡胶和塑料,这样做的好处是.比较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可以得到初步实验结论:压力大小相同时, , 滑动摩擦力越大.生活中有很多此结论的应用,请举出一例:.
    (3)、小明查资料得知,冰壶比赛时,运动员一只鞋是蹬冰鞋,另一只鞋是滑行鞋.结合实验结论,小明判断出塑料底的鞋是用来(选填“蹬冰”或“滑行”)的.
  • 14、某款多功能暖菜板有高、低温两挡加热功能(如题图甲).其简化电路图如题图乙所示,其中R1、R2为电热丝.已知电源电压为220 V,R1的阻值为110 Ω,R2的阻值为220 Ω.当只闭合开关S时,暖菜板处于低温挡加热,再闭合S1时,处于高温挡加热.求:

    (1)、低温挡加热时经过R1的电流;
    (2)、高温挡加热的电功率;
    (3)、高温挡加热30 s,电路产生的热量.
  • 15、如题图甲所示,某平衡车净重10 kg,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103 m2.质量为70 kg的陈老师骑平衡车去距离家600 m的公园游玩,5 min后到达公园.平衡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车与人总重的0.02倍,它在水平路面上以恒定功率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题图乙所示.g取10 N/kg,求:

    (1)、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
    (2)、在骑行过程中,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
    (3)、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的功率.
  • 16、小明利用题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其中电源电压恒为4.5 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1 A”.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选填“左”或“右”) 端.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故障原因可能是电阻R.
    (3)、处理完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P 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题图乙所示,为 A.
    (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题图丙所示的I-U图像,你认为(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连接坐标原点.分析图像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5)、接下来小明增加10 Ω和20 Ω两个定值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先将5 Ω、10 Ω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题表所示.

    R/Ω

    5

    10

    ...

    I/A

    0.4

    0.2

    当他用20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完成实验,他认真思考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于是灵机一动用现有的器材解决了该问题.他的做法是.

  • 17、如题图甲所示,小花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2)、实验室有3 mm和5 mm 两种厚度的玻璃板,应该选择mm的玻璃板做实验,选择的理由是.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将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4)、将蜡烛A 靠近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题图乙中,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题17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会通过平面镜成像在(选填“a”“b”或“c”) 位置.
  • 18、   
    (1)、题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木块的长度为cm.

    (2)、用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地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题图①、②所示,其中图(填序号)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为℃.

    (3)、如题图所示,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右侧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N极指向右端,则电源的左端为极(选填“正”或“负”);若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选填“a”或“b”)端移动.

  • 19、    
    (1)、如题图所示,请画出光线a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如题图所示,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3)、如题图所示,电吹风由选择开关、电动机及电热丝组成(图中电热丝用电阻代替),其中电动机通电后可以送风,电热丝通电后可以发热.使用时,旋转选择开关接1、2,停止工作,接2、3吹冷风,接3、4吹热风.请你根据上述要求把各个元件连接起来.

  • 20、如题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的连接方式为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 , R0的功率.(后两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363 364 365 366 3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