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的差别是汽油机汽缸顶部有 , 而柴油机的汽缸顶部有喷油嘴;一柴油机飞轮转速为600r/min,则每秒对外做功次。
  • 2、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蓄电池白天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照明灯晚上工作时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C、小风扇利用风力发电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3、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C、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小灯泡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D、电压、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灯L1L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等于(  )

    A、4∶1 B、1∶4 C、5∶4 D、4∶5
  • 5、某品牌独轮车工作原理:当电源开关S1闭合时指示灯亮起,人站在独轮车上开关S2自动闭合,电动机才能启动,开始运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 6、下列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生热的“热”指的是温度 B、0℃的冰放进0℃的水不会发生热传递 C、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小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 7、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属于扩散现象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钻木取火,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 8、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它产生的地震波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因此又称为地声波。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和预警。如图所示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像。某次地震时,震源距离最近的监测站120k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纵波传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
    (2)、纵波从震源传到监测站所需时间是多少?
    (3)、纵波引起地面颠簸,横波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人们利用横波和纵波由于传播速度不同产生的时间差,发出警报预警。本次监测站收到纵波和横波时间差是多少?
  • 9、2024年9月25日,我国成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本次试射不仅是中国军事实力的一次展示,更是对外部威胁的有力回应。若导弹发射20分钟后命中12000km处的目标。则:(假设导弹做直线运动)
    (1)、导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导弹运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3h到达目的地,它通过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 10、小华和小红在学校举办的校园厨艺大赛中,精心烹饪的“忆母红烧肉”和“白萝卜牛腩汤”夺得了本届比赛的一等奖。
    (1)、在烹饪“忆母红烧肉”的过程中,炒制糖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油达到一定温度,颗粒状的冰糖才会熔化,由此推断冰糖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烹饪“忆母红烧肉”的过程中,揭开锅盖时发现锅盖的内壁上有很多水珠,这些水珠是由温度较高的遇到温度较低的锅盖内壁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
    (3)、小红在炖煮“白萝卜牛腩汤”时,锅的上方出现一定量的“白气”。关于炖煮时锅上方的“白气”与关火后锅上方的“白气”相比,你认为符合生活实际的是______。
    A、炖煮时的“白气”多 B、关火后的“白气”多 C、一样多
    (4)、烹饪“白萝卜牛腩汤”时,小红用大火使汤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炖煮。请问小红为什么要这样做?
  • 11、家住广场附近的彤彤,经常受到广场舞噪声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彤彤决定把家里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她找来鞋盒充当隔音房间模型,并对材料隔音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一:隔音效果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隔音效果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她选用聚酯棉、海绵、泡沫板这三种材料进行隔音效果的测试。过程如下:

    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分别塞满不同隔音材料后盖上鞋盒,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当听不到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时到鞋盒的距离,得到表中数据。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泡沫板

    听不见声音时的位置与鞋盒的距离L/m

    2.8

    3.6

    4.1

    (1)、你认为彤彤在实验中应控制隔音材料的相同。
    (2)、通过比较来判断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这种实验方法物理上称为
    (3)、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所选的三种材料中的隔音效果最好。
    (4)、隔音房间材料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材料的隔音效果,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哪些方面才能科学合理地完成隔音房间的改造工作?
  • 12、如图1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填公式)。
    (2)、实验中应控制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便于测量
    (3)、如果测得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 , 从A点到达C点的时间tAC=2.4s , 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图2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像是(选填序号)。
  • 13、请根据图1给出的某声音波形图,在图2中作出音调是原来两倍、响度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 14、一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7.2km/h。请在坐标图中作出这辆小车运动的vt图像。

  • 15、小丽在做某晶体熔化实验时收集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该晶体的熔化图像。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温度/℃

    50

    70

    80

    80

    80

    80

    90

    100

  • 16、丽丽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碾碎的卫生球粉末,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一会儿后,烧瓶内的小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请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雪景”是如何形成的。
  • 17、如图所示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百米赛跑时的画面。现场观众感觉他跑得很快,而电视机前的小红却觉得他始终在屏幕上。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 18、李老师从学校步行回家,走了20min遇到红灯,等红灯用时1min,绿灯后又继续走了7min到家。他手表上的运动应用程序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则李老师从学校到家步行的平均速度是km/h。

  • 19、如图所示为黔南布依族铜鼓,它是布依族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在铸造铜鼓时,先将准备好的固态铜料放入高温熔炉中得到铜液,再将铜液注入模具,待铜液冷却成型,铜鼓铸造初步完成。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20、2024年中秋之夜,群星合唱《大中国》这首歌曲,听众能在合唱中分辨出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声音,是依据了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个特性。
上一页 362 363 364 365 3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