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 2、关于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传递是温度的传递 B、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 C、热传递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D、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 3、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人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 4、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挂起重物。该 一铅块现象主要说明了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
  • 5、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将墨水滴人水中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得越快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固定不动的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 7、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N, 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cm2 , 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30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 1×105Pa, 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并画出相应的受力分析图。

  • 8、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kg的铅块加热到39℃再投入到10D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 x103JKC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 9、如图是某一内陆城市与某一沿海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曲线A表示的是(选填“内陆”或“沿海”)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你是如何做出判断的

  • 10、旧冰箱由于受到保温材料的限制,耗电比较多。现在的环保冰箱很多都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在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实验:如图11所示,有三个相同的、温度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A、B、C三个保温箱包裹,三个保温箱内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分别为聚氨酯发泡料、发泡PE和三元乙丙橡胶。已知三个保温箱的初温均与室温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度传感器显示保温箱外表面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B、C三个保温箱表面温度最高的是℃,与室温差别最小的是 (选填“A”、“B”或"C”),保温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选填“聚氨酯发泡料”、“发泡 PE”或“三元乙丙橡胶”)。保温箱表面的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的。

  • 11、小林想通过实验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他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带保温层的电热杯两个、探针式电子温度计两支,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将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杯中,盖好杯盖,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55℃。

    ⑵将初温均为20℃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块,分别放入两只电热杯,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电热杯的盖子。

    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种液体的温度,A液体的温度为50℃,B液体的温度为48℃。

    ⑷请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放在液体中的铜块吸收的热量较多,液体的比热容较大。(选填“A”或“B”)

  • 1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小宇和小欣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们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每隔2min, 用温度计记录一次水和煤油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0246810
    煤油的温度/℃202428323640
    水的温度/℃202224262830

     
    (1)、实验中用来表示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
    (2)、小宇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附,水比煤油 , 说明水比煤油吸热能力强。
    (3)、小欣分析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煤油 , 说明水比煤油吸热能力强。
    (4)、实验结束后,老师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m不同、加热时间T 不同、升高的温度△r也不同,怎样比较才能得出水比煤油吸热能力强的结论?请你帮助他们写出比较的方法:
  • 13、小明在学习扩散现象,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的装置,其中一瓶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
    (2)、如图乙所示,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因此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静放一段时间后,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最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个现象说明:
    (3)、如图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个现象这说明:
  • 14、如图所示,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在《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中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汽锅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汽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此过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鸡的内能。

  • 15、 小东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B、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水比沙子升温多 C、质量相等的沙子和铁,降低相同温度,沙子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 D、铁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一定吸收相等的热量
  • 16、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 a、b两个物体进行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温度都从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相等 B、a、b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升温快于b C、如果a、b质量相等,则b的吸热能力较强 D、如果 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较小
  • 17、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厚玻璃筒内的硝化棉做功,硝化棉燃烧起来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悬挂钩码也未被拉开,主要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 18、根据下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熔点/℃(标准大气压)
    固态酒精-117328
    固态水银-391083
    01535
    A、-110℃的酒精是固态 B、可以将铜块放到铁制容器中熔化 C、放在0℃的房间中的水会凝固结冰 D、在-20℃的地区,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 19、下列对物理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注射器吸药水,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B、用酒精给手臂消毒时,会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炒菜的时候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20、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比热容c/[J•(kg•℃)-1]
    4.2×103
    煤油2.1×103
    砂石约0.92×103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砂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上一页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