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为“两湖”创新核心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正规划建设常州氢能源科技创新转化中心,氢能源汽车具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某款氢能源汽车总质量为0.8×103kg , 在水平公路上以7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汽车重力的0.15倍,行驶0.5h消耗氢0.6kg,已知氢的热值为1.4×108J/kg , g取10N/kg。则上述行驶过程中:

    (1)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多大?

    (2)汽车行驶时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3)氢能转化为牵引汽车前进所需能量的效率是多少?

  • 2、夏天是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多发期,为防止悲剧重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贸然下水,图中能解释人在岸上看“池水变浅“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3、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是入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 , 界面的(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 4、如图甲所示是工人搬运货物的情景,过程简化为如图乙所示:先利用斜面将货物匀速推到车上,再将货物水平匀速推到d点,这个过程中推力大小保持为800N,方向与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货物重为1000N,各段长度如图乙所示,推上斜面用时10s,水平推动用时5s,g=10N/kg,求:

    (1)、将货物沿斜面推到车上的过程中,货物的运动速度;
    (2)、货物从b点到d点的运动过程中,推力做功的功率大小;
    (3)、货物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5、某中学实验室新买了30箱实验器材,每箱重50N。实验员王老师要把这批器材搬往6m高处的实验室,他的身体可以往外提供的功率P与每次搬起器材的重力G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每次下楼时间为上楼时间的一半,若不考虑搬起箱子、放下箱子的时间,他将这批器材从地面搬到实验室至少需要(  )

    A、140s B、160s C、180s D、200s
  • 6、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的薄壁容器质量为200g,上面部分为圆柱体形状,横截面积为160cm2 ,  高度为2.5cm,下面部分也为圆柱体形状,横截面积为200cm2 , 高度为10cm。一圆柱体A的体积为1000cm3 , 质量为 900g, 在A的上端固定有一轻质细绳(图中未画出)。容器中原来装有深度为6cm的水,手提细绳将A缓慢匀速的放入容器中,液体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1)、未放入物体A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2)、待物体A和液面静止后,向容器中再缓慢加入80g水,则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为多少?
    (3)、将容器中的水排尽,A仍置于容器中央位置,向容器中加入质量为1300g的某种未知液体,深度小于10cm。手提细绳对A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2N的恒力,求液面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化了多少?将液体排尽,向容器中重新加入另一质量为 1300g的液体,液体未溢出,且液面恰好与容器口齐平。手提细绳对A施加竖直向上大小为2N的恒力,求液面静止后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变化了多少?(除不尽时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 7、某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左侧离支点 10cm 的位置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 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1)、【测量过程】

    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置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0点cm

    (2)、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 31cm处,则此液体的密度为 g/cm3.
    (3)、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拓展应用】

    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 56cm:用量简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g/cm3(已知ρ水=1.0g/cm3)

  • 8、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A是重 15N的空吊篮,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N和50N.质量为50kg的小张同学将A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忽略绳重及摩擦,常数g取 10N/k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重力为 9N B、第2s内拉力F 的功率为 40W C、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 80N的货物 D、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5%
  • 9、把质量为m 温度为30℃的铁块投入到一杯0℃的水中,最终铁块的温度降低到6℃;那么把另一块质量为2m, 温度为30℃的铁块投人到同样的另一杯水中,热平衡后,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热量损失)( )
    A、铁块降低的温度等于水升高的温度 B、另一块铁块最终的温度为10℃ C、第一块铁的热量比第二块少 D、铁块改变的内能等于水改变的内能
  • 10、材料物理学领域研制出新材料时,往往需要研究材料的热学性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热损失,已知固体甲的比热容为c=2x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有不同的熔点,甲的熔点更高 B、固体乙的比热容为3.2×103J/ (kg℃) C、液体乙物质更适合用来冷却发热的机器 D、甲、乙两种物质在各自的熔化过程中,乙比甲吸收的热量多,
  • 11、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 m1、V1和F1 , 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 m2、V2和F2 , 现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⑴若m1>m2 ,  则F1一定小于F2

    ⑵若m1=m2 , 则F1一定大于 F2

    ⑶若V1=V2 ,  则1一定小于F2

    ⑷若V1>V2 , 则F1一定大于F2.

    A、⑴⑶ B、⑴⑷ C、⑵⑶ D、⑵⑷
  • 12、关于体育活动中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慧跑800m,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她受到惯性的作用 B、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落地 C、小容做引体向上拉住单杠静止时,他所受重力与单杠对他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勇练习运篮球时,带球绕过标志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液体a.b的质量和初温也相同,液体a、b的密度不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

    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③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烧杯中分别装人相同体积的液体 C、使用相同的烧杯 D、采用同种燃料

    ④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已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等于      J/(kg*℃

  • 14、某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食用油和水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里倒入270mL 的水,那么需要在另一个烧杯里装人mL的食用油。已知ρ=1.0×103kg/m3 ,  ρ=0.9×103kg/m3 , 这是由于本实验需要采用法进行探究。
    (2)、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每隔 Imin 记录一次温度,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物质是水,它的吸热本领更大。
    (3)、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____。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 15、由于天气寒冷,吃早饭时妈妈要用热水给小明加热250g瓶装牛奶,如图所示,要使这瓶牛奶的温度由10℃最终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牛奶的比热容为 2.1×103J/(kg·℃),不计热量损失,求:

    (1)、牛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妈妈至少需要60℃的热水多少千克?
    (3)、若小明家燃气灶放出热量的25%被水吸收,那么,妈妈将质量为 1kg. 温度为10℃的水加热到60℃.需清耗多少千克燃气?(燃气的热值为4.2×107J/kg)
  • 16、为研究物质的吸热性能,小川同学分别对质量都为500g,对初温都为20℃的水和煤油加热,结果水温升高到70℃、则:(不考虑热量损失、已知c=4.2×103J/(kg*℃), c煤油=2.1×103J/(kg℃).煤油的沸点为150℃)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2)、若水吸收的热量全部被煤油吸收,煤油的温度能升高到多少℃?
  • 17、某同学用一种加热器将质量为.1000g的冰持续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物质在B点的内能 在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J.[c=4.2×103J(kg℃)。

  • 18、木炭的热值是8.4×107J/kg, 完全燃烧 500g木炭,能放出J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完全被质量1000kg, 初温为20℃的水吸收,水的末温为℃.[c=4.2×103J(kg℃)。
  • 19、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5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 J/kg;干木柴用掉一半后,剩余干木柴的热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前者是利用的途径,后者是利用的途径。
上一页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