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用F=12N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时,物块B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

    A、4N,水平向右 B、4N,水平向左 C、8N,水平向右 D、8N,水平向左
  • 2、 如图 甲所示, 不吸水的密度为0.4×103 kg/m3的长方体 A 用轻质硬杆固定在杜杆的一端并悬空于容器 C中,杠杆另一端用轻质硬杆固定一质量为6kg的长方体物块B,B放于水平地面上,其高为20cm, 底面积为100 cm2。现缓慢向容器 C 中注入适量的水, 水对容器 C 底的压强p与注入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杠杆始终保持水平静止。求:

     

    (1)、 当p=500 Pa时, 容器中水的深度;
    (2)、物块A的重力G;
    (3)、当p=300 Pa时, B 对地面的压强为 3600 Pa ;当容器 C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900 Pa 时停止注水。将B沿竖直方向切走15并竖直放入 C 容器中(B 切去的部分保持直立,不与 A 接触),此时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 3、 如图所示,体重50kg的小磊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将质量是48kg合金块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
    (2)、此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小磊利用此滑轮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
  • 4、 如图是某工地叉车抬升石材的情景,叉车参数如下表。若叉车将质量为2t石材提升至最大起升高度用时10s,求:
    项目参数
    满载载重(t)2.5
    最大起升高度(m)3
    空载行驶速度(km/h)18
    空载质量(t)1.5
    轮胎接地总面积(m20.2
    (1)、起升过程中叉车对石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2)、满载的叉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 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鹅卵石、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和小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如图所示,进行测量前,应在(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并便于操作,最合理的步骤顺序应为(用图22中的序号表示);

     

    (2)、实验过程中发现测出鹅卵石所受浮力F比排开水的重力G更大,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序号)
    A、小唐:有可能是②过程中鹅卵石触底了 B、小元:有可能是鹅卵石放入水中要吸水 C、小宋:有可能是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没有调零
    (3)、在成功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后,小刚同学利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烧杯、水和细线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①在测量鹅卵石的质量时,天平达到平衡后,右盘硅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g

    ②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8g;

    ③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吊起鹅卵石,使其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且不溢出),天平平衡时,祛码和游码的示数之和为103g。

    (4)、该同学求出鹅卵石排开水的体积为cm3 ,  鸺卵石的密度为g/cm3;
    (5)、若在实验时,先进行步骤丙再完成步骤乙,则所测得的鹅卵石的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6)、若在实验过程中,鹅卵石要吸水,且每8 cm3的鹅卵石要吸水1cm3 , 吸水后鹅卵石体积不变,则干燥鹅卵石的密度应该为g/cm3
  • 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液体压强让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其调节的方法是(选填序号),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①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②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图甲所示实验通过观察来比较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下面列举的与此研究方法相同的是。(选填序号)

    ①物体所受的合力作用效果替代两个分力的作用效果;

    ②根据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高度来反映物体温度的高低;

    (3)、下面操作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选填序号)
    ①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小的液体;
    ②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③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4)、图乙A、B、C、D四个位置中,观察到现象最明显的是位置;探头浸没在A、B两位置所受浮力FF(选填 "<"、">"或 "=");
    (5)、该同学自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A侧下部蒙有一层张紧的橡皮膜。向A侧加水,再向B中加入密度未知的液体, 直到橡皮膜水平。分别测出水深h1 ,  橡皮膜到 B 底部距离h2 ,  未知液体深度h3。则未知液体密度ρ=(用测得量的符号和*表示)。

     

  • 7、小星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两个实验。

    (1)、图甲所示装碎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2)、小星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一边认真观察现象,一边记录温度计A和B的示数。图乙是温度计A在某时刻的示数,其读数为C
    (3)、小星将实验中记录的温度计A和B的温度数据分别绘制了图20丙和丁所示的图象。通过分析图丙中温度计A的图象可知该冰的熔点是C
    (4)、通过分析图丁中温度计B的图象可知,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戊中两幅图,图(选填“a9”或“b”)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5)、通过观察 A、B 温度计的图象,小星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有相同规律是:
    (6)、小星发现 A 温度计对应的丙图在t3时刻以后,与丁图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律一样,所以他认为这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请写出理由:
  • 8、如图是一个搬花盆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O是支点,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
  • 9、如图所示,作出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

  • 10、 如图 所示, 现有一底面积为0.02 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正方体物块 A 的棱长为0.1 m, A下方用细线TB连接重 4 N 的合金球B,B的体积是 A 体积的 0.1 倍。当 A 体积的710浸入水中时, 悬线TA处于松弛状态,则此时 A所受的浮力为N 。已知悬线T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6 N (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细绳不可伸长),现打开容器底部阀门 K ,使水缓慢流出,当悬线TA断裂的一瞬间关闭阀门 K ,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1 ,  再剪断细线TB ,  待 A 再次婙止漂浮时,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2 ,  则p2p1的差值为Pa。

     

  • 11、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是边长为20cm 的正方形,容器重 10N。将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坚直放在容器底部, 其横截面积为200 cm2 ,  如图 甲所示。然后, 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圆柱体始终直立且在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注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的重力为N;该液体密度为kg/m3
  • 12、如图 所示,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物块 A(不吸水)漂浮在液面上,已知 A 的密度为0.6×103 kg/m3 ,  体积为4×103 m3 ,  则物块 A 的质量为kg; 现用力压A,使其缓慢向下,直到恰好浸没在液体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大了80Pa,则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cm2
  • 13、 如图 所示, 轻质杜杆 OB 可绕固定轴 O 自由转动(AB=2OA。将棱长为 10 cm 的正方体合金块,用轻绳挂在 A 点处, 在 B 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30 N时, 杜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则合金块的重力为N , 若只改变F大小, 使合金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3 Pa ,  则力F的大小为N。
  • 14、如图所示,为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水(选填“注”或“排”),在下潜过程中,忽略海水密度变化,海水对潜水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铸造青铜钟时,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
  • 16、 某同学将底面积为200 cm2、高 30 cm 的柱形薄壁水桶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水桶中盛有 28 cm 深的水, 如图甲所示。他将底面积为80 cm2的圆柱体 A 从离水面一定高度处缓慢浸入水中,直到 A 刚接触水桶底部为止,然后撤去绳子及弹簧测力计。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不计绳重及绳子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 A 下降的速度为1.5 cm/s B、图乙中t1=6.5 s,F1=26.4 N C、整个过程中水对水桶底部的压强一直增大 D、与 A 浸入前相比,t2=15 s时,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增加了 200 Pa
  • 17、如图甲所示,某工厂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保护膜,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液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液体内,工件的下底面与液面的距离为h,h与力F的大小关系如图 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乙中CB的延长线BA段(图中虚线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即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根据题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件受到的重力为600N B、工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250N C、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 D、C 点对应状态下, 工件下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5×103 Pa
  • 18、水平桌面上有一盛水的圆柱形容器,用细线将两个材质不同的实心小球A、B系在一起放入水中,状态如图甲所示;剪断细线后A、B最终状态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剪断细线后,小球A所受浮力变小 B、剪断细线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C、剪断细线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 D、向乙图容器加入足量食盐溶解后,小球A、B所受浮力都变大
  • 19、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现从容器中抽出部分甲并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后,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若甲、乙减少的质量分别为mm , 则( )
    A、m一定等于m B、m一定大于m C、m可能小于m D、m一定小于m
  • 20、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现将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 B受到的浮力FA<FB B、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p D、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A'=FB'
上一页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