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12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填“上”或“下”)方移动;
    (4)、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立的像(选填“正”或“倒”);
    (5)、小超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F”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爱动手实验的小超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放了一个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才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 2、在体检时晶晶发现检查视力时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于是她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将玻璃板垂直架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1)、在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室内光线应(选填“较暗”或“较亮”);选择玻璃板实验的目的是方便确定
    (2)、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虚”或“实”)像;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5)、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 3、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分别如下,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目的是延长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m/s,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 4、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凹透镜,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 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完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秒。该物体从0到第10s,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m/s.

  • 6、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是 , 把一块质量为0.2千克的金属块从綦江带到重庆,它的质量应为克。
  • 7、走在夜幕下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商家利用灯光将“广告图 ”投射在地面上。周围的行人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 ”,这是由于光在地面上发生了反 射(选填“镜面 ”或“漫 ”)。该反射(选填“遵循 ”或“不遵循 ”)光的反 射定律。
  • 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路程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而发声,当车走到十里路程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不同,可以确定车行驶的路程。

  • 9、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B、5~1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D、0~10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 10、如图所示是位于河北省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看上去比实际浅,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赵州桥在水中的倒影与海市蜃楼成像原理相同 C、桥边的小草成绿色,是由于小草吸收绿色光形成的 D、若水面上涨0.5m,则赵州桥与其对应的“倒影”靠近0.5m
  • 11、小宇乘船顺水游玩,两岸风光让他想起了一句古诗“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根据小宇学习的物理知识,下面哪个选项分析正确( )
    A、小宇以自身为参照物,所以“行船动 ” B、小宇以同船朋友为参照物,所以“远树来” C、小宇以同船朋友为参照物,所以“行船动 ” D、小宇以岸上房屋为参照物,所以“远树来 ”
  • 12、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矫正 B、近视眼成像原理 C、近视眼矫正 D、远视眼成像原理
  • 1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 B、笔在水面“折断” C、墙上的手影 D、路口反光镜
  • 14、如图所示,无摩擦的轨道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前半部分是弧形的,后半部分是水平的。装置配套有三个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金属球m1>m2>m3 , 把一个金属球从轨道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后,它会沿轨道一直运动到末端,离开轨道后,球会在空中继续飞行,最后掉到水平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

    请完成:

    (1)金属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它的能转化为能;

    (2)小明猜想:

    猜想一:金属球的质量越大,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s就越大;

    猜想二:球静止释放时的高度越高,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s就越大。

    设计实验(可自选测量器材),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

    ①写出实验步骤(可图文结合);

    ②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 15、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它可以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容器如图。

    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液面稳定后橡皮膜的形状如图所示,此时,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1ρ2 , 甲、乙、丙三点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pp

    (1)、压强pp的大小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p>p B、p=p C、p<p D、无法判断
    (2)、压强pp的大小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p>p B、p=p C、p<p D、无法判断
    (3)、关于密度ρ1ρ2的大小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判断
  • 16、把一质量为50g的新鲜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浓盐水和清水的容器中,观察到鸡蛋在容器中的位置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g取10N/kg)

    (1)在图3代表鸡蛋的圆点上画出其在浓盐水(图1)时的受力示意图。此时鸡蛋受到的重力G1=N,浮力F1=N;

    (2)如图2所示,鸡蛋在清水中沉底时所受的浮力为F2 , 则F2F1(选填“>”、“=”或“<”),请写出判断依据

  • 17、小丽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左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实际的质量为g。他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cm3。则矿石的密度为g/cm3

  • 18、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总功较小 B、有用功较大 C、额外功较小 D、机械效率较高
  • 19、图水平圆盘绕固定轴转动,盘上物块相对于盘静止,随盘在水平面运动,则物块(  )

    A、处于平衡状态 B、有惯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所受支持力与它对盘的压力二力平衡 D、受地球吸引力,同时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 20、蹦床是集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运动,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健身运动。如图为蹦床运动照片及其简化示意图,O点是运动员由最高点开始自由落下的起始位置,A点是蹦床不发生形变时的原位置,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相等处,C点是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若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则(  )

    A、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增大 B、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蹦床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蹦床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D、从O点到C点的过程中,在C点处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上一页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