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电流是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C、电路中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D、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

    B.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 应将此步骤改正为: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如图所示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图示,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几圈,计算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是mm。

  • 3、地震时会产生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15)。
  • 4、吹奏唢呐时,唢呐声是由于空气产生的,用更大的力吹唢呐发出声音的会变大。
  • 5、使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这是一种(选填“误差”或“错误”)。
  • 6、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南运动,它们的s-t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南运动 B、甲、乙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 7、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
  • 8、某司机驾车在直线道路上匀速前行,发现正前方30m处突发事故,司机经0.4s反应时间踩下刹车,刹车后车继续向前滑行2s,在事故点前9m的位置停下。汽车全过程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2)、从踩下刹车到车停下,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司机饮酒导致反应时间是平时的3倍,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在事故点前停车。
  • 9、如图甲所示为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请根据图甲中的信息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 10、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的复原图。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

  • 11、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A、B、C。当分别倒入水、酒精、浓盐水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请在图中画出液面的大致位置。(ρ盐水>ρ>ρ酒精

  • 12、在图中,重为8N的小球静止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6N,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所受的浮力F

  • 13、如图所示,在下列实例中,其工作原理与连通器无关的是(  )
    A、茶壶 B、人耳中的半规管 C、船闸 D、高压喷水枪
  • 1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平底薄壁容器(重力忽略不计)底面积为0.01m2 , 容器内盛有质量为4kg的水。一实心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的质量为0.6kg,体积为1×103m3。g取10N/kg,求:

    (1)木块的密度;

    (2)木块受到的重力;

    (3)木块受到的浮力;

    (4)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 15、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若返回舱质量为3×103kg , 在着陆过程中,从距地面1m高处竖直向下落地,用时0.4s。(g=10N/kg)求返回舱在这段时间内。

    (1)、平均速度;
    (2)、重力做的功。
  • 16、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3)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

  • 17、小明在某购物中心前,可以看到玻璃幕墙中自己的像,进入购物中心后,又可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外面的街景。心存疑惑的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该商店的玻璃幕墙使用了一种具有单面透视作用的镀膜玻璃。他用一块5mm厚的镀膜玻璃和两支相同的中性笔等器材探究镀膜玻璃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让玻璃板的镀膜面向前并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让中性笔A的笔尖紧贴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无论怎么移动中性笔B,都不能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2)如图乙所示,让中性笔A离开玻璃板一小段距离,在玻璃板后移动中性笔B,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可以 , 又可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将光屏放在中性笔B的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中性笔A的像。

    (3)让中性笔A远离玻璃板时,中性笔B应(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才能与中性笔A的像完全重合。

  • 1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后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根据知识,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2)、比较甲和乙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有关;
    (3)、比较甲和丙实验,可得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 19、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 , 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的实像。

  • 20、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F的示意图。

上一页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