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让人觉得舒适的气温约为25℃ B、1kg的水升高1℃约需要1×103J的热量 C、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2kW·h D、家用电视工作时的电流约10A
  • 2、雪花落水也有声

    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赫到2×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海豚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

    事情还没有结束,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选填“超声”、“次声”),正常人耳频率的范围是Hz;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是利用工作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A.  蝙蝠            B.  猫           C. 狗           D.大象

    (3)、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 3、2023年10月28日,秋风和煦,彩旗飘扬。

    (1)、入场式结束后,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全体师生奏唱国歌,几位同学对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进行了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20s B、50s C、3min D、5min
    (2)、小刚同学注意到,学校的国旗旗杆大约有四层楼高,因此对旗杆高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___________;
    A、6m B、12m C、20m D、30m
    (3)、小智同学担任男子200米比赛的计时员,他用停表测量了3号选手所用的时间,如图1所示,则3号选手的成绩是s;
    (4)、田赛赛场同样精彩纷呈,裁判老师使用皮卷尺来测量运动员们的跳远成绩,如图3所示,将零刻线固定在起跳线处,然后将卷尺拉出,笔直地铺在沙坑上。在试跳阶段,几位同学读出了运动员的成绩,并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其中肯定有误的是___________;
    A、3.425m B、36.85dm C、415cm D、4375mm
    (5)、跳远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落地后,身体碰到了放在一旁的皮卷尺,卷尺弯曲了一些,如果不及时调整,则测得的成绩(跳远距离)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 4、潜艇的“耳目”——声呐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假如某一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在5~40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超声波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2)、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呐测距,原因是
    (3)、人耳能够听到该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km;(设声波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
    (5)、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 ___________。
    A、 B、 C、 D、
  • 5、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3)、若将两个实验都移到月球上去做,则甲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乙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均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6、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A.使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频有震感

    C.改变薄塑料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敲鼓时的力度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声源的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钢尺的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钢尺振动的频率 , 发出的声音是(选填“超声波”、“人耳可听声”或“次声波”)。

  • 7、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若在酒杯中不断加水,发声的音调将逐渐(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乙,若用圆棒敲击盛水的高脚杯,水量变多,发声的音调将(变高、变低或不变);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将(变高、变低或不变)。

  • 8、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根吉他弦,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吉他弦,发出声音的不同。弹同一首曲子,吉他与二胡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 9、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鼓和镯 而产生声音。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10、单位换算:2.5min=s ,1L=cm3 ,45m= μm。
  • 11、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一次重敲,一次轻敲,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的输出声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敲击音色相同,图乙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音调高 C、两次敲击音调、音色都相同,图乙是轻敲时的声波图 D、重敲时音调高,图甲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 12、“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等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 13、如图所示,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5m B、2.5m C、4.5m D、5.5m
  • 14、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学生听到的“狮吼声”是通过传播的,听起来震耳欲聋的“狮吼声”说明(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酒杯被震碎说明声音能够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 15、如图所示,一种常见的红外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并发生 现象,返回到感应窗内被接收,从而控制水龙头出水。该装置能否在月球上使用?答: , 因为

  • 16、足球是全世界参与度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如图是几个同学踢足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运动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B、足球被踢时会微微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其重力做了功 D、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 17、如图所示,电磁铁的左端固定,条形磁铁固定于小车上,闭合开关,小车向右运动,那么可以判断电磁铁左端是 极,条形磁铁左端是 极;重新摆好小车,对调电源正负极,再次闭合开关,小车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运动。

       

  •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运动速度大小相同 B、乙丙两车通过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相同 C、甲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2 D、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路程之比为2∶3
  • 19、质量为1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和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D、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 20、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牛顿冷却定律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 (小于 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则在温差不大时,不同物质放出热量之比近似等于时间之比。如果散热快慢用 q 表示,则牛顿冷却定律可表示为 q=k(t-t ),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
    (2)、散热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A、速度 B、密度 C、功率 D、效率
    (3)、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4)、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你认为方式 的冷却效果较好。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5)、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放热快慢为q0。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9℃时, 散热快慢为。(用q0表示)
    (6)、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 30℃,保温杯敞开口,水和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 ∙℃), 盐水的密度为 1.1×103kg/m3 , 则盐水的比热容为J/( kg•℃)。

    (7)、如图丙所示,烧杯装有相同质量、初温均为80℃的水和煤油,将两个相同质量、初温均为20℃的铁块同时放入水和煤油中(已知c>c煤油),不计热损失,热平衡后中的铁块吸收热量更多。(选填“水”或者“煤油”)

上一页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