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刻度尺是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tAC=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3)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小车做(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

  • 2、小明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的探究。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1)、小明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图甲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2)、改正错误后,小明在安静的环境下,将手机1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另一个手机2在距离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试接收声音如图乙,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小明认为人耳可以代替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  )
    A、人距离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变后退,直到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离隔音盒的距离
    (5)、小明发现在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减弱噪声;
    (6)、该实验中没有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A、科学推理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 3、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的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

    次数

    长度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小组同学得到了表格中的数据,则第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的关系;
    (4)、分析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 , 弦的音调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个。
    (6)、像小提琴这样的弦乐器通常有一个共鸣箱,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选填A.音调 B.响度 C.音色)
  •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高铁引领“中国速度”

    高铁,这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成为了增进国家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复兴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高铁正在用创新和突破引领“中国速度”。“复兴号”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了测试“复兴号”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乘客小全在窗边放置了一些随身物品,如图甲所示,观察到这些物品在如图乙所示的速度下运行时依然“纹丝不动”。

    (1)、以列车为参照物,硬币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窗外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2)、一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该如何测量?人在车厢行走的时间如何测量?

    ①小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cm;

    ②小全想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精确度较高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一次

    B.用刻度尺仔细测量同一枚硬币的厚度多次,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枚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得到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重复几次测量,求平均值

    ③小全用停表测量他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s。

  • 5、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在某次测量中,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根据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m;汽车的速度m/s;按根据图像分析: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m。

  • 6、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 ,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能听两次声音,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传过来的,这两次声音的间隔t应至少大于s,该钢轨从空气中传过来的时间为(用题中已给字母表示)
  • 7、某地举行端午节龙舟赛,要求从出发点到达河对岸再返回。某参赛队从起点出发到达河对岸的平均速度为3m/s,一个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则回程的平均速度为m/s。以参赛的队员为参照物,河岸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 8、一辆汽车先在平直路面上以v1的速度匀速行驶,一时间后又以v2的速度匀速行驶,且v1<v2。请在图中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 9、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前10s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5m/s C、第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 D、8~10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靠近甲车
  • 10、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该实验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图乙:该实验可探究声音的产生 C、图丙:该实验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图丁:该实验可直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 11、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3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消除误差 B、5次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52cm D、若小华认真规范实验,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12、这是2023年的黄石马拉松比赛开赛画面。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这场比赛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马拉松比赛全程约为4200km B、观众热情的呐喊助威,声音的响度约为40dB C、运动员奔跑时脉搏跳动10次用时约为1min D、一些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15km/h
  • 13、某家庭利用煤气灶将质量50kg的水从10℃加热到50℃,燃烧了1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1kg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煤气灶烧水时的热效率。
  • 14、下列关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概括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也不同 B、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能工作 C、在串联电路中,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则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正常工作 D、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
  • 15、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情景,古代工匠们先将铁矿石放入熔炉得到铁水后,再经过冷却、锻打、淬火等工序制造出优质的铁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矿石变成铁水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铁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温度不断的降低 C、烧红的铁器被锻打时温度仍降低,说明做功不能改变物体内能 D、成型的高温铁器进行淬火,水的内能增加
  • 16、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为:纯电模式行驶时,内燃机不工作,由蓄电池提供能量;混动模式行驶时,内燃机工作,既可以给汽车行驶提供能量,还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若汽车以混动模式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12L的燃料,汽车克服阻力做功1.4×108J , 同时蓄电池储存的电能增加4.4×107J。已知燃料的密度ρ=0.75×103kg/m3 , 燃料的热值为4.6×107J/kg
    (1)、12L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2)、内燃机工作的效率是多少?(结果精确到1%
    (3)、若用12L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给防冻液加热,加热效率为50% , 使防冻液的温度从20C升高到70C , 求防冻液的质量。[防冻液的比热容为4×103J/kgC]
  • 17、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小明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图甲是小明已经完成部分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增加一条导线,使得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

    (2)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中,电压表接在ab两点之间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V。

    (3)依次将电压表接入到电路中的ab、cd、ef两点之间,小明发现电压表示数相等。由此他得到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此结论(选填“科学”或“不科学”),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B.将L1、L2的位置交换,再次探究

    C.保持电源、灯泡不变,多测量几次电路中三处的电压

    (4)小明发现家里客厅的灯L1比卧室L2的灯亮,两灯对应的电压U1和U2的大小关系是U1 U2(选填“>”、“=”或“<”)。

    (5)接下来小明继续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实验。实验中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原来的电路图,如图丁所示,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把接线改接到C接点上,这个方法(选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理由是

  • 18、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乙是实验的电路图。

    (1)请将图甲实物图补充完整,连接完成后电流表只测通过灯L1的电流

    (2)实验时应该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3)闭合开关S前,发现电流表指针向“0”刻度的左侧偏转,如图丙所示,原因是

    (4)改正后,也先将电流表接在A处,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 (选填“短路”或“断路”);

    (5)排除故障后,他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测量C处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戊所示,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 A;

    (6)小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图乙电路中A、B、C三点处,闭合开关S,测出了一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请你指出实验应改进的地方:

  • 19、在“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和“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实验中:

    (1)、在甲装置中,分别给初温相同且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
    (2)、甲图中小明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3)、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大小,煤油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应该在(选填“燃料燃尽”或“加热相同时间”)之后,利用收集的数据,通过比较两杯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
    (4)、若利用乙装置来计算酒精和煤油的热值,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燃料的热值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室备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液体质量相等),几种测温物质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对实验的影响,应该选择温度计。

    测温物质

    酒精

    煤油

    水银

    比热容/[J/(kg)]

    2×103

    2.1×103

    0.14×103

    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78

    180310

    356.7

  •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 , 电压表V1示数为4V , 电压表V2示数为4.5V , 则L1两端电压为VL2两端电压为VL3两端电压为V

上一页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