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空载时飞机质量约为42.1吨。如图所示为飞机的滑行轮胎,可见轮胎的截面积较宽,这是为了(       )

    A、增大压力,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减小压力,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C、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D、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 2、夏季汛期来临,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监测水位的装置。其原理如图甲,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R是竖直放置的长条形电阻片,浮子可带动金属滑杆AP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AP与R组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60Ω),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某一数值时提醒监测员水位达到警戒值。R接入电路的阻值随水位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水位在175m及以下时滑片P在阻值最大处,在电路工作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变化关系如图丙。

    (1)、当水位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 , 该电路的电源电压是V;
    (2)、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190m时,电流表的示数多大?(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的结果)
  • 3、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可能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于是他们利用甲、乙、丙三个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如图的三个装置的透明容器中各有一段电阻丝,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要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应选用组合,并将它们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和通电时间相同;

    (2)选用乙、丙组合,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乙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另一实验小组乙、丙组合,串联接到电源两端进行实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发现两装置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相同,原因是

    (4)北方的居民楼内现流行使用电热炕,利用的是电流的效应,使用时榻榻米上热了而榻榻米与电源连接的导线却不热,因为导线的小。其三角插头上最上边标着E的导线在插入插座时首先与相连,防止人使用时触电。

  • 4、晓丹在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四个(5Ω、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的实物图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c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

    (2)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出现了图乙所示情况,存在的问题是:

    (3)将5Ω的电阻接入a、b间,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0 , 记录相应的电流值;然后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15Ω的电阻接入a、b间,闭合开关后,滑片P应向(选填“c”或“d”)端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也为U0 , 记下相应的电流值;

    (4)晓丹在换用20Ω电阻做实验时,发现电阻已经损坏,她灵机一动,利用现有的几个电阻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写出晓丹的做法:

    (5)晓丹完成上述操作后又选了一个2Ω的电阻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实验不能正常进行,为完成此实验,电路需要做出调整的是

    (6)晓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IR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晓丹实验时U0=V,实验的晓丹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不能小于Ω。

  • 5、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电源电压U=6V。

       

    (1)小莉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立即发出耀眼的光,原因是

    (2)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选填“0~20Ω”或“0~50Ω”);

    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U/V

    0.5

    0.9

    1.3

    1.7

    2.1

    2.5

    电流I/A

    0.16

    0.19

    0.21

    0.24

    0.26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示数为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片P应向端移动;

    (4)小莉发现灯丝电阻是变化的,取平均值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电阻值,她的想法是的,原因是灯丝电阻受的影响。

  • 6、晓丹利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L1亮、L2不亮,故障原因可能是

    (2)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0.24A,IB=0.32A,IC=0.56A,于是她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她的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是

    (3)同组的晓东将电流表并联在L1两端,L2

    A.更亮  B.不发光  C.亮度不变

  • 7、当把一个60W的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家中原来正常的其它用电器突然都停止工作,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插头处。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线接触造成的。如果你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选填“用手拉开触电者”或“切断电源”)。
  • 8、如图是电阻R1、R2I-U关系图象,R1、R2并联在6V的电路中,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 , 总电功率为P1;将它们串联在6V的电路中,总电功率为P2 , 则P1∶P2=

  • 9、如图,L1标有“3V   3W”、L2标有“3V     1.5W”。灯丝电阻不变,电源电压3V。开关S闭合后,L1和L2的电阻之比是 , L1两端电压是V,两灯消耗的总功率是W。

  • 10、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然后将塑料丝带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说明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电荷;通常情况下,金属、石墨、塑料三种材料中,属于绝缘体。

       

  • 11、如图所示,是晓丹设计的汽车油箱内油量不足时触发报警的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中的一个是定值电阻,另一个是压敏电阻。压敏电阻装在油箱内底部,其阻值随油箱中油量的减少而减小,当电压表示数大于某一值U时,就会触发报警。电压表示数为U时,油箱中的油量为警戒油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为压敏电阻 B、随着油箱的油量减少,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变大 C、若换用阻值更大的定值电阻,警戒油量将变小 D、若换用电压更大的电源,警戒油量将变小
  • 12、灯泡,L1、L2分别标有“220V;100W”“220V;40W”的字样,将它们接入220V的电路中,则(  )
    A、L1、L2串联时,L2比L1 B、L1、L2并联时,亮度相同 C、L1、L2并联时,L2比L1 D、L1、L2串联时,亮度相同
  • 13、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中,定值电阻R1=3R2 , 开关闭合后,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为U1、U2 , 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1、I2 , 电功率分别为P1、P2 , 相同时间内做的功为W1、W2 , 以下比值正确的是(  )

    A、I1I2=3:1 B、U1:U2=1:1 C、W1:W2=3:1 D、P1P2=1:3
  • 14、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热学知识后归纳总结的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一定变化,温度也一定变化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C、热机的功率大,效率就一定高 D、1千克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其热值一定越小
  • 15、下列用电器额定功率最大的是(  )
    A、电冰箱 B、电视机 C、家用吹风机 D、电暖气
  • 16、兰兰同学在测量矿石密度时,发现矿石无法放入量筒中,于是她利用如下方法测量:

    (1)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166.2g

    (2)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130.5g

    (3)则小石块的质量m=g;

    (4)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147.5g;则此次烧杯中又加水质量是m4=g;

    (5)求小石块密度ρ 。(已知ρ=1.0×103kg/m3 ,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的结果)

  • 17、晓丹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一小块矿石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同组的小滨同学按图乙所示的方法称量矿石的质量,请写出其中的一处错误:

    (3)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g;

    (4)向量筒中倒入60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后,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丁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cm3;所测矿石的密度为kg/m3

    (5)因矿石具有吸水性,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值偏

  • 18、晓丹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3)晓丹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眼的成像情况,用透镜矫正;

    (5)丙图中是分别是通过光心和平行于主光轴的两条光线,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9、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的蜡烛;

    (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

    (4)为了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蜡烛B是否点燃?答:

    (5)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的一侧观察;

    (6)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色的硬纸板,在硬纸板上能否看到A的像?

    答:

  • 20、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装置。

    (1)为了准确测量物质温度,需要对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2)图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为℃,此时晶体物质处在状态。

上一页 1773 1774 1775 1776 17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