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①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②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宫妇左右莫不       (2)时时而

    (3)朕惟             (4)而群公卿士罕直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美于徐公                    然冀弼谐辅不逮 B、其以伏伽治书侍御史             若佣耕 C、妻私臣                    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 D、群公卿士罕进直言             暮寝思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联系【甲】【乙】两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

    (2)古往今来,人们大多宣扬讽谏,贬低直谏。但苏洵却说“讽、直一也”,认为讽谏和直谏两者都一样。你是否赞同苏洵的观点?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的理由。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心有敬畏行不逾矩

    吴宇轩

    ①《明史》中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家众说纷纭,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并说“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③敬是会意字,由“苟”和“攵”两部分组成。苟同“苟”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攵”同“攴”意为敲击。《说文解字》中说:“敬,肃也。”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

    ④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鬼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中说:“畏,恶也,从白,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

    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

    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中记载: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泉州市舶司时,有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昔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

    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志成于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能修养德行;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⑧对为官从政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常州有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300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斥责说情的亲戚道:“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

    (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以《明史》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有何妙处?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选文第③④⑤段中引用的典籍内容解释了“敬畏”的含义及来源。 C、选文第⑥段引用《莆阳比事》中记载的故事,论述“敬”与“畏”的关系。 D、选文第⑨段最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发出号召,引起读者的共鸣。
    (4)、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母亲的厨艺

    刘心武

    ①十八岁以前,我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吃母亲做的饭菜。我家的常备菜有三样:泡菜、卤肉、豆豉,都是母亲自制。

    ②母亲常年经营着两个泡菜坛,一个是玻璃的,可以见到里面所泡的蔬菜品种:白萝卜条、胡萝卜条、淡绿的豇豆、鲜红的辣椒、嫩黄的姜芽、深紫的包菜……另一个是陶制的,从中可以攥出莴笋、青菜头、水萝卜皮……虽然母亲对淘气的我相当放纵,一般情况下管束得并不怎么严格,容忍我在家里关起门来当个孙悟空,但她那两个泡菜坛,却绝不许我靠近。

    ③后来我就懂得,泡菜坛绝对不能沾一点油腥,也不能溅进生水,母亲填入食材、搛出成品各用一双长筷,平时都是晾干裹在纯净的豆包布里保存的,用时取出后要用开水烫过,并用白酒擦拭。她进行相关的操作,仿佛是在执行一种仪式,颇有神圣感。有一回母亲视察泡菜坛,一声惊呼:咿呀,长白了!于是不得不将整坛泡菜抛弃,泡菜并不怎么可惜,可惜的是久经使用不断在原来基础上添加的泡汁,母亲重新配制泡汁,如何把握食盐、白酒的比例,体现出她高超的技艺,但新的泡菜,总需泡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搛出来才能恰到好处的爽脆适口。泡汁即使没有生白坏掉,太陈旧也泡不出好味道,因此一年里母亲会几次倒换新的泡汁。真是泡菜坛中物,块块皆辛苦!

    ④母亲还有一口颇大的砂锅,是专用来制作卤肉的。锅里的卤汁,最早的根源,据说是我家从重庆迁到北京不久,就有的,我常见母亲把砂锅放在厨房灶眼文火煨炖,一旦微有沸腾声,便及时熄火,当然随着取食其中的卤肉,会再往砂锅里续进新汁,新汁是另锅炖出的肉汤,配以各种佐料,这样,总体而言,锅里的卤汁总保持着无可取代的陈年魔力。锅里的卤肉当然会不时更新,铁打的卤汁流水的肉,卤好的肉取出切片,放在盘中色泽鲜丽,未曾进口,已令人垂涎。都用什么肉来卤呢?猪肉、牛肉,都不带一点肥,纯用瘦肉,另外的食材只取三样:猪心、猪肝、牛舌。

    ⑤母亲还常年制作豆豉。干豆豉黑色,我家餐桌上四季常备油炒过的黑豆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豆豉。水豆豉一般在夏季制作,母亲会在一个大细竹笸箩中,用大幅豆包布盖住煮熟的新鲜黄豆,让其发酵,一两天过后,若掀开豆包布一角看去,不懂行的或许会吃惊:呀,长出霉丝了,这东西能吃吗?若掌握不住分寸,那真就不能吃了,但母亲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将产生出粘液的裂开的豆瓣取出,再加上盐、碎花椒、姜屑、芝麻大小的辣椒屑,制作成带水浆状态的食品,这就是水豆豉,母会把成品装进一个陶罐,每餐倒出一碗,放入一只汤匙,吃饭的时候,可以舀出来直接吃,也可以拌饭,拌面,或涂抹在馒头片上吃。水豆豉的外观,在杏黄色的豆瓣上,显现出许多芝麻大小的辣椒屑,十分可爱,而所发散出的气息,具有异香,令人胃口大开。

    ⑥母亲制作的三种常备菜,是家庭亲情的凝聚物。父亲1951年参加赴湖南的土改工作队半年可家后第一餐,就要求母亲搛出一大盘泡菜,母亲问:湖南不也有泡菜吗?父亲答:那个自然,也很好吃,不过我今天就要吃你泡的,要横扫一大盘!母亲问:原来你想念的,只是泡菜!父亲说:是呀!说完他们相视而笑。姐姐考上了哈尔滨的大学,暑假回家,母亲要给她烧条鱼,姐姐说:不要!我只要咱们家的老三样!果然,一盘泡菜,一盘卤肉,一小碗水豆豉,连主食也免了,吃完她三赞:㬰死了!香死了!美死了!

    ⑦母亲好客。亲友们来了,总是留饭。有的亲友会说:“您别麻烦了,咱们出去吃馆子吧,我请客!”母亲就总用一句话怼过去:“哪个说的哟?”

    ⑧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常菜,又是家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不是我刻意要将母亲的厨艺价值拔高,我是真觉得那是一种融汇进亲情、友情、爱情,乃至邻里情、乡土情、民族情的既平凡又神圣的文化存在。

    ⑨昨夜梦中恍惚又回到父母家中,我跟母亲说:又有新书出版,又有稿费到账,我请二老去便宜坊吃烤鸭!于是母亲那微笑的面容又呈现于眼前,而且分明听见了那句熟悉的回应:哪个说的哟!

    (有删改)

    (1)、阅读本文后,小南对文中“母亲”制作三种常备菜的过程产生了兴趣,制作了下面的菜谱,请你帮助他将菜谱补充完整。

    第一道菜:泡菜

    第二道菜:卤肉

    第三道菜:水豆豉

    所需食材:白萝卜、胡萝卜、豇豆、辣椒、姜芽、包菜……

    制作步骤:(1)

    注意事项:(2)

    所需食材:卤汁、瘦肉(猪肉、牛肉)、猪心、猪肝、牛舌

    制作步骤:将卤肉放入砂锅中用文火煨炖,不断续入新的卤汁,配以各种佐料

    注意事项:(3)

    所需食材:黄豆、盐、碎花椒、姜屑、辣椒屑

    制作步骤:发酵黄豆,将产生出粘液的裂开的豆瓣取出,加上调料,制作成带水浆状态

    注意事项:(4)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她进行相关的操作,仿佛是在执行一种仪式,颇有神圣感。

    (3)、文章为什么要花诸多笔墨来详细描写母亲制作常备菜的过程?请谈谈你的理解。
    (4)、假如你是《中国年度散文》一书的主编,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选文收录进以下哪个专辑?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挚爱亲情                 B.美食美味                 C.善美家风

  • 4、填写诗文名句。

    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1)柳宗元的“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描写了溪流的逶迤曲折、时隐时现;(2)杜甫的“”(《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4)范仲淹的“ , 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了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5)朱自清的“ , 嫩嫩的,绿绿的”(《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嫩草破土而出的景象。

  • 5、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目的。五一假期将至,陇南市的小安一家准备去万象洞游玩,爸爸妈妈正在为出行乘大巴车还是开车犹豫不决。假设你是小安,请你说服父母乘大巴车出行。
  • 6、下图示意本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图案,请用简洁的语言对该图案进行解说。

  • 7、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为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小南搜集到以下两则材料,请你对这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

    【材料一】2020年5月22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白皮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云南已采取以下举措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

    【材料二】下表为2019年云南省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现状及相关数据(部分)。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10个7.76万公顷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26个42.11万公顷

    亚洲象: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滇金丝猴种群:从2000年的13群1400~1700只增长到约3000只。

    黑颈鹤:从1996年的约1600只增长到约3000只。

  • 8、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滋养万物而不计得失,只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就不负人。________

    ①庾信说:“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②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红线”,用好法治“利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吧!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大自然是一部bù   xiǔ的杰作,它正以千变万化的色彩,展现出无尽的美。让我们去阅读它吧:你看,________,芦苇荡一望无垠,绿水荡漾;________,曾经裸的黄土地如今披上了绿装;________,光影息万变,惊艳无比,让人yóu   zhōng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近自然,拥抱自然,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让我们一往无前。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息________

    bù     xiǔ                           yóu     zhōng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甘泉大峡谷里        洽川湿地中               黄土旱塬上 B、黄土旱塬上            洽川湿地中               甘泉大峡谷里 C、洽川湿地中            甘泉大峡谷里            黄土旱塬上 D、洽川湿地中            黄土旱塬上               甘泉大峡谷里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0、走出困境,是新路的发现;走出苦恼,是心灵的解脱;走出偏见,是自我的突破。走出意味着成熟,走出意味着腾飞……走出中有反思,走出中有奋起,走出中有新生……

    请以 “走出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力求有新意。(2)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信念、品格。(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学校开展“筑梦青春”读书分享活动,请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从经典中汲取青春奋斗的力量。

    (1)、请你回顾以下青年的奋斗史,结合阅读体验完成下面表格。

    奋斗之路(具体情节)

    青春精神

    作品及人物

    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

    《骆驼祥子》祥子

    (列举一件典型事件)

    机智勇敢、爱憎分明

    《西游记》孙悟空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服——包括两件布制服。

    廉洁无私、生活简朴

    《红星照耀中国》③

    (人物)

    (2)、同学们准备把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排演为话剧,你是否赞同用下面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请结合书名及歌词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啊/哪管他道路平不平/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啊/走过黑夜是黎明

  • 12、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中的三、四两句都描写春景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它们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 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我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关注社会】

    湖南长沙的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店,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自觉才让无人书店得以长存。她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我开这家无人书店的初衷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你付出一点,人家也付出一点,这个社会就可以良性循环。”店主李大姐告诉记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________。(不超过20字)

    (2)李大姐说在无人书店中丢书的事情也偶有发生,记者提议在书店写一条标语,请你帮李大姐补全这条标语。

    标语:失足,你可能马上爬起;________,________。

    【表达观点】在八年级诚信考试宣誓活动中,学生代表小语发表了“诚信考试”主题讲话,引发了你对诚信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思考。

    (3)请就“诚信与发展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14、古诗文默写

    新闻通讯中,常常会引经据典,我们可以引用(1)“ , 良多趣味”来描绘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可以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2)”来表达对西湖的无限热爱之情;可以引用曹操《龟虽寿》写的(3)“”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 15、新闻稿件中常需要运用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如 《三峡》《与朱元思书》《野望》等。 B、《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作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与消息的差异在于,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则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 1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            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             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            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jìn,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 yùn 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灰 jìn                         底 yùn

    (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沾染     扭曲     涂改 B、扭曲     涂改     沾染 C、涂改     沾染     扭曲 D、扭曲     沾染     涂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之所以”放在“生命”之前。 B、在“始终”前面加“一直”。 C、删掉“的原因”。 D、把“高扬”改成“表现”。
  • 17、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初中校园里度过了一个学期的美好时光。在这段日子里,环境的熏陶、书香的陪伴、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鼓励……促使我们悄悄地成长,我们应该热爱这样的生活。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热爱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材恰当,内容具体;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红军

    秦枪

    ①天快亮时,秀儿隔着门缝向外看,积雪已经覆盖了村庄,白皑皑的道路上,五个人整整齐齐站成一排,静静听着对面一个满脸胡子的人讲话。站在末端的是个男孩,大约十四五岁,圆圆的脸黝黑消瘦。他没有枪,只在背后插着一把马刀,马刀手柄处有一个圆环,上边拴着一条红布,红布条已经很烂了。对面站着的大胡子说话很快,他的帽子上缀着一颗红五星,白雪映衬下显得格外红艳。

    ②夜半,北山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③枪声惊醒了沙井村人。太阳冒头时,秀儿向北山翘望,远远看见有两个人从北山过来,她吓一跳,刚想跑,忽然看到一颗红星在朝霞下闪动:“是红军!”

    ④大胡子一条手臂横在腹部,另一条手臂搭在小红军肩上,他们每走两步就要停一下,秀儿看到地上有血,大声呼唤爷爷,爷爷只看了一眼就跑步迎了上去。

    ⑤秀儿替换下小红军,爷爷撩开大胡子上衣仔细检查,却叹叹气不再说话。

    ⑥大胡子强挤出一丝笑容:“大爷,我熬不过今天了,这里还有一块银元,麻烦你给这孩子准备些食物,他要赶路。”

    ⑦“说的什么话!”爷爷很不高兴地拒绝了那块银元,拉开门出去了。

    ⑧大胡子向旁边的小红军招招手:“毛头,你过来。”

    ⑨他深情地望着小红军:“识字课要坚持,算术……算术我大概没机会教你了。到了延安要好好学习……”他颤巍巍脱下帽子,摘下那颗明亮的红五星,双手稳稳地托起,目光殷切,郑重地交给小红军。

    ⑩小红军突然热泪长流。

    ⑪“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一定胜利!”大胡子说完这两句话,粗大的手突然跌落在炕边。

    ⑫“排长!”小红军放声大哭。

    ⑬爷爷亲自主持红军的葬礼,起坟立碑,全村的人都来送行。

    ⑭“孩子,兵荒马乱的,留下吧。”

    ⑮小红军摇摇头:“爷爷,我是红军,我还有任务,必须去延安。”

    ⑯爷爷不再作声,把自己珍藏的一袋炒过的胡麻仔儿塞进小红军的书包,默默为他换上左邻右舍凑来的新衣、新鞋,凝视着小红军帽子的红五星,拍拍小红军的背,催促道:“快走。”

    ⑰小红军临走前向送行的乡亲敬礼,露出的笑容中充满自信和豪气,他的步伐十分坚定,风沙中唯独那刀柄上的红布条飘起、抖动,一路向前……

    ⑱爷爷抚摸着秀儿的头,看着小红军的背影,秀儿很奇怪:爷爷的目光从未如此温情。

    (有删改)

    读完这篇小说,我们为文中人物的红色精神而感动。同学们打算将小说拍摄成课本剧参加班级“英雄故事会”交流活动,请你作为导演带领大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准备拍摄前,大家就文章内容进行多次交流。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脸黝黑消瘦”表现出红军行军艰苦,反映了小红军顽强的革命意志。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是本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手段。 C、对于小红军而言,延安是他的信仰和革命目标所在地,因此他坚持要去。 D、小说中两次提到的“红布条”前后照应,“红布条”象征着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
    (2)、摄像组的同学觉得第⑨段中的加点词“颤巍巍”和“稳稳地”运用得十分精当,应该作为慢镜头进行聚焦拍摄。请赏析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颤巍巍脱下帽子,摘下那颗明亮的红五星,双手稳稳地托起,目光殷切,郑重地交给小红军。

    (3)、道具组的同学在准备时发现①⑨⑩都出现了“红五星”,请简要分析“红五星”有什么作用。
    (4)、请你作为导演,就“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小说主旨”这个话题,向班级推选的小演员讲解你的编演设计并阐释理由。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世华裳——传承千年的华夏之粹

    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句古语道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服饰的重要性。而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②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服样式的基本特点是“平中交右、宽褖合缨”,其中交领、右衽(衣襟向右掩)是最为关键的特征。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上衣),“通裁”制(长衫、外披)等。

    ③在汉代,汉服以深衣为主,主要突出一种厚重感。魏晋南北朝时期,袍袖被设计得格外宽大,突出一种仙风道骨之感。到了唐代,汉服进入到多元化的阶段。多流行圆领口的造型。唐以后,汉服基本沿用之前的风格,形制变化不大,只在细节上有所补充。

    ④不同朝代对汉服的色系有不同的偏好。汉代服饰以明度偏低的单色为主,其中玄色被认为是众色之母,民众多是灰色;唐代爱红妆,明快鲜艳,华贵典雅,绛紫、绯红、青绿最为流行,当时对着装颜色还有这样的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其色紫”,四品、五品“其色朱”,六品、七品“其色绿”,八品、九品“其色青”,外流官、庶人、部曲、奴婢“色用黄、白”;宋代崇尚简约精致,色彩淡雅恬静,喜好淡青、浅黄、珠白等;明代以大红、草绿、宝蓝、紫色等为代表色,凸显华贵端庄。

    ⑤汉服不仅具有“衣”的实用性,更寄托着先民敬畏自然、向往美好的精神。衣裳的分裁,是天地的区分;交叠的领口,是阴阳的转化;中缝的贯通,是人道的正直——这一切构成了汉服文化中天、地、人的三才之道。汉服上的图案涵盖了植物、动物、字符、几何、自然和团窠等六大类,极具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和谐、吉祥、富贵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

    ⑥当下,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了国人的追捧。在这个时代,汉服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光彩,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节选自《人民日报》)

    (1)、小文将要在《诗词大会》上朗诵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左迁,即为降职,外流做官),以下四套服装中最适合作为王昌龄演出着装的是(     )
    A、 B、 C、 D、
    (2)、通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的方法。这篇文章依次说明了汉服的起源、①、主要形制、各代汉服的形制变化与颜色偏好、汉服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由主到次展开,说明了②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乙】

    太祖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 库吏惧必死,欲面缚首罪 , 犹惧不免。冲谓之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也悬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太祖:即曹操。冲:即曹操幼子曹冲,②啮:咬,①库吏:看守库房的守卫。④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⑤自归:自首。⑥穿:刺穿。⑦谬:假装。⑧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⑨见:被。⑩俄而:不久,一会儿。⑪闻:上报。⑫问:追究。

    (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欲知其斤重”与“欲面缚首罪”中的“欲”,意思相同。 B、运用成语推断法,结合“大惊失色”中的“色”之意可以推断,“貌有愁色”中“色”的意思应为“神情、脸色”。 C、【甲】文的中心词是“大悦”,通过描写群臣与曹操的行为表现,对比中突出了中心人物曹操政治领袖与父亲的双重身份。 D、【乙】文的中心词是“早慧”,通过讲述曹冲用巧妙的方法解救了因马鞍被老鼠咬而害怕被处死的库吏,叙述中突出了中心。
    (2)、【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

    冲 于 是 A 以 刀 穿 B 单 衣 C 如 鼠 D 啮 者 E 谬 为 失 F 意 G 貌 有 愁 色

    (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2)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4)、自古英雄出少年,曹冲除了聪明机智,还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再列举一个古代少年早慧的事例。
上一页 414 415 416 417 4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