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殷红yān 校补xiào 细绳shénɡ 哺育fǔ 可汗kè B、选聘pìn 澎湃pài 爱卿qīnɡ 哽咽gěng 震悚sǒng C、彷徨páng 叱咤chà 山涧 jiàn 田垄 lóng 撬开qiào D、漂白piǎo 门槛 kān 汤匙chí 污秽shuì 憎恶zēnɡ
-
2、在成都,历史遗迹的背后有历史人物为这座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上句,对出下句。(写出两句,宽对即可)
备选人物:杜甫、诸葛亮(孔明)、李冰
上句:锦江河畔薛涛寄相思
下句:1 2
-
3、阅读文章《送棉袄》,完成下面小题。
送棉袄
肖靖
①庆老汉蹲在土坯房顶上,高喊,“泥来”。屋檐下的大儿子就将铁锨伸到一堆和好的泥里,翻搅几下,找到软硬最合适的一锨,铁锨把往后晃一下,一朵泥巴便脱离开铁锨,稳稳地落在房顶上,开成了一朵泥巴花。这时,房顶上的庆老汉弯下腰来,将泥巴均匀地涂抹到屋顶上。一坨用完了,又高喊,“泥来”。
②庆老太听见喊声,手里拿着纳了半截的鞋底,踮着小脚,着急忙慌地从屋子里冲出来,喊,“银儿回来了?在哪呢?银儿,银儿!”
③长长的呼唤拖着颤颤的尾音,除了发黄的树叶嘤嘤作响,没有人回答庆老太的问话。站在房顶上的庆老汉听了,茫然地向远处看着,屋檐下的大儿子也在愣怔在那里。
④银儿是小儿子的小名,十九岁那年,银儿参加回民支队离开了家,之后,一直没有消息。庆老太知道是“泥来”,而不是“银儿来”之后,眼里的光彩暗了下来。
⑤庆老汉不说话,一下一下抹着稀泥.大儿子也不说话,一锨一锨翻搅着泥浆。“泥来!”庆老汉高喊。大儿子又把一朵朵泥花种上了房顶。
⑥“银儿咋不给家里来个话呢。”庆老太挪动着小脚,手里鞋底上细细的麻绳晃晃荡荡垂落下来。
⑦冬日的寒风在窗棱上撒野,银儿的口信终于在寒风中来到。天冷了,银儿需要一件棉袄。
⑧有口信来就是好事,银儿还活着。庆老太收到消息,乐得在屋子里转圈圈,转完圈圈又摸口袋,皱巴巴的手绢里裹着单薄的纸票子,钱不够用呀。
⑨“我去借。”庆老汉紧了紧腰上的带子,打开屋门,走进冷风里。
⑩庆老汉回来的时候,怀里抱了一个大包裹,打开是一团雪白的棉花。
⑪“哪来的棉花?”庆老太惊讶地问。
⑫“二婶子给的。”庆老汉闷声回答,“二婶子存着给儿子结婚用的,听我说要给银儿做棉袄,就非得给我。”
⑬“这怎么使得,结婚是大事。”
⑭“二婶子说了,银儿穿暖和了,才有劲儿打鬼子。”
⑮庆老太把庆老汉的一件褂子拿出来,拆开针线,絮上棉花,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银儿长没长个,这尺寸能不能穿。”
⑯“棉花絮厚实点,战场上冷。”庆老汉嘱咐完,就拿着镐钻到了侧屋墙根下的地道里,继续挖土。挖地道的活是三儿子传给庆老汉的口信,三儿子在地方抗日武装区小队打鬼子,三儿子让庆老汉把家里的地道挖通,区小队接头的时候就有落脚的地方了。
⑰庆老太在屋里飞针走线,细密的针脚下,一件棉袄已经成型。
⑱银儿的棉袄做好了,谁去送成了一个难题。二儿子跟着贺龙打鬼子去了,三儿子在区小队,家里就剩下大儿子了。
⑲大儿子抱过棉袄,在怀里揣几块菜饼子,就要上路。庆老汉拽住大儿子。说:“还是我去吧。你在家照顾你娘,我心里稳当。”
⑳庆老汉抱过棉袄,用麻绳仔细地捆住,麻绳一道一道绕着新棉袄,勒出一个又一个鼓包,像排列整齐地刚出锅的发糕。捆扎结实,又拿了一块油布,将棉袄团团包住。最后又拿了一块旧褥单子包在最外面,褥单单子的对角打个活扣,斜挎到肩上。
㉑庆老汉走出家门,回过头来叮嘱庆老太,“等天黑透了,让老大接着挖地道。”
㉒庆老汉背着棉袄走了。庆老太的听觉忽然变得异常灵敏,每一声轻微的响动都能让她弹跳起来。庆老太的听觉又变得异常迟钝,她经常停下手里的活计,或者嘴角翘起来,眉眼带笑。或者泪水涟涟,声声呜咽。别人叫她也听不到。等到终于听到别人的声音,就会茫然地四顾搜寻,发现什么都搜寻不到,才又开始手里的活计。
㉓一个月后黑黢黢的暮色里,蓬头垢面的庆老汉回来了,背上仍然背着那件棉袄。
㉔“没找到银儿,他们的队伍转移了?”庆老太焦急地问。
㉕庆老汉把棉袄递给老伴儿,说:“听说银儿他们的队伍转移了。不过回民支队经常到咱这一带,等看见他们的队伍,再把棉衣给银儿送去。”
㉖庆老太的眼睛闪着亮晶晶的光,絮絮叨叨地说:“银儿要挨冻了。银儿要挨冻了。”
㉗转眼田野里的麦子一片金黄。家里地道挖通的时候,有消息传来了,回民支队在千顷洼被日兵包围,死伤惨烈,银儿在突围战中牺牲了。
㉘庆老太听到这个消息,手里的勺子咣当一下掉到了地上,喃喃地说:“棉袄还没送到呢。孩子受冻了。”
(1)、【浏览·故事情节】请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本文故事情节愿望:给银儿送棉袄
阻碍:(1)
努力:(2)
结果:银儿牺牲,棉袄没有送出去。
(2)、【精读·人物形象】“二婶子”“大儿子”是文章配角,名字也没有,却很有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品读·精妙结尾】文章最后一段庆老太说的那句话“棉袄还没送到呢。孩子受冻了。”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请分析其妙处。(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庆老太把“泥来”听成“银儿来”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她年纪大了,听力不好。 B、二婶子把给儿子结婚用的棉花送给庆老汉,这一情节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抗日战士的支持与关爱。 C、庆老汉在送棉袄前仔细地捆扎包裹,这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棉袄的珍视和对儿子的疼爱。 D、庆老太在庆老汉送棉袄走后,听觉变得异常灵敏又异常迟钝,是因为她过度担忧导致出现幻觉。 E、文章以“送棉袄”为线索,既写了庆老汉一家为做棉袄、送棉袄所做的努力,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输入文字生成的视频)AI动画片《千秋诗颂》在CCTV—1播出。该系列动画片聚焦语文教材中200多首诗词,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带给观众独具中国审美特色的视觉享受,展现中华经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和人间真情,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在内心厚植文化自信。
《千秋诗颂》首播六集节目收视率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动画片中高居第一。数百家境内外主流媒体关注央视总台的这一创新实践,科技、传媒和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肯定,众多网友留言点赞:“当AI大模型遇到东方审美,中国诗词真正‘活’了起来”……
《千秋诗颂》以我国自主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制作而成,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综合运用可控图像生成、人物动态生成、文生视频等最新技术成果,支持了从美术设计到动效生成,再到后期成片的各个环节。
“大模型”如何生成这部动画片呢?据介绍,为了让“大模型”具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科研团队和节目导演给它“投喂”了大量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准数据并进行训练,使其能生成符合历史依据的人物、场景等图片,这些图片的美术风格具有中国水墨画和工笔画的特质。生成人物时,创作者上传参考风格图片,并添加一些文字描述,点击“生成概念”,便可以一键生成人物。如果要给人物增加动态效果,只需选取对象,输入动态效果提示词即可。为了真实呈现古诗词中的人物和故事,动画片里的建筑、器皿、摆件等道具也都有历史依据,参考了博物馆文物和相关图片,如片中孟浩然桌上的茶具就是由AI技术复原的唐代“七星盘”。
材料二:
AI影视创作与传统影视创作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效率提高。据介绍,在同等预算条件下,按照传统动画制作流程计算,《千秋诗颂》至少需要8个月时间完成,运用AI后,制作周期缩短至4个月。
成本降低。AI创作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许多制作过程,节省了人工成本和场地、装备等物质成本。
技术优胜。AI在特效、动画等方面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效果。
个性化定制。AI创作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生成更符合观众口味的剧情和角色,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定制。
目前,AI在某些影视领域已经颇具竞争力,如短视频、动画等。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创作的影视作品将会越来越接近人类创作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
材料三:
尽管AI技术大放异彩,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AI可以提供海量信息,但难懂“人情世故”,缺乏讲述动听感人故事的能力。《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透露,哪吒面对命运时“不甘又倔强”的眼神微表情,其实是动画师反复调整200多版的结果。AI拥有一个巨大的知识库,但它的输出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提问的影响。当我们想从AI那里获取某个信息时,必须要提出一个清晰、精准的问题。虽然AI能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对涉及“新知”的问题进行分析,但它输出的答案也并非完全正确,我们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对AI的答案进行验证判断,才能不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无论AI将来如何发展,它本质上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工具,是由人类创造出来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只有我们不断拥抱新技术,才能让技术成为自我表达的工具。
(1)、有人说“AI不是要替代人类,而是要成为人类的助手”,请结合材料简析AI作为人类助手的积极意义。(2)、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我们需要拥有哪些能力才不会被AI替代?(3)、下列对几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千秋诗颂》是我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片,由我国自主AIGC技术支持制作,其节目收视率在全国上星少儿频道动画片的排行榜上居于榜首。 B、《千秋诗颂》是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综合运用各项最新技术成果,为科研团队提供大量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准数据制作而成的。 C、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画片《千秋诗颂》里的道具也都有历史依据,参考了博物馆文物和相关图片。 D、材料三通过《哪吒2》导演饺子的具体案例,生动说明了AI的局限性,这与材料一中《千秋诗颂》展现的AI技术优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E、AI创作影视作品的竞争力强劲,将会越来越接近人类创作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 , 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擢为大理少卿 (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3)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4)天下无冤狱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戴胄的品质。 -
6、阅读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此曲中一“”一 “”,一“”一 “”四字将潼关一带的险要地势形象地呈现出来,极具表现力。(2)、简析下列诗句所寄托的诗人情感有何不同。(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2025年春晚,歌手王菲演唱的一首歌《世界赠予我的》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这首充满哲思与温情的歌曲很有治愈力。那么,这个世界又赠予了你什么呢?也许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许是一段深刻的记忆、一份真挚的情感、一次成长的契机。每一次与世界的互动,都是一次心灵的触碰,让我们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悟。
请你以“世界赠予我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透露自身信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
-
8、阅读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②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③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
④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⑤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⑥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⑦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 , 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⑧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1)、开篇引用名言和中国古话,有何用意?(2)、我们为什么需要在精神小屋里盛放事业?又应该如何建设第二间精神小屋?(3)、选文第⑦段画线句“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运用了比喻论证,请结合语境分析其论证了怎样的观点?这样论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下面这个事实材料,能否证明第⑧段画线句所表达的观点?请说明理由。链接材料:
袁隆平院士自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起,背负“让人民吃饱饭”的使命,在海南基地耕耘十年,历经3000次杂交实验失败。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使亩产提升20%。晚年仍赴非洲指导种植,让杂交稻在40余国扎根,直至生命终点仍在追寻“禾下乘凉梦”,用一生诠释了执着耕耘的生命远征。
-
9、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
(3) ,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山河千古在,。(文天祥《南安军》)
(5) ,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当身边同学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对追求更高目标缺乏动力时,你可以借用《陈涉世家》中“ ”来鼓励他们要有远大志向,不要目光短浅 。
(7)爱国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 ”高度概括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尽显沉痛与无奈。
-
10、(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候 B、肉食者鄙 鄙:目光短浅 C、弗敢加也 加:增加 D、小大之狱 狱:诉讼事件(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分人 以光先帝遗德 B、小大之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士卒多为用者 中轩敞者为舱 D、受任于败军之际 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构上,《曹刿论战》以“战前问政—战中决策—战后论理”为线索,层层递进;《出师表》则采用“总述形势—分条建议—抒发衷情”的奏章体例。 B、情感表达上,《曹刿论战》主要体现曹刿的深谋远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出师表》饱含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与忠诚,以及对后主的殷切期望和担忧 。 C、《曹刿论战》紧扣“论战”,略写记述曹刿与鲁庄公战前关于“取信于民”的对话及战后论取胜原因,详写战争过程;《出师表》以恳切言辞,先回顾先帝创业艰难,再进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后表明自己兴复汉室的决心。 D、句式运用上,《曹刿论战》多以散句为主,简洁明了地叙述事件;《出师表》则骈散结合,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等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
11、在下列材料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文化,是敦煌莫高窟中飞天飘逸的衣袂,在岁月中翩翩起舞, ;是诸子百家竹简上镌刻的智慧,于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是传统节日里阖家团圆的温情,从往昔延续至今, ;是民间手艺人口中传唱的古老歌谣,在时光流转间声声不息, 。
①承载着生活的记忆与期盼 ②凝聚着民族的情感与归属
③诉说着艺术的传承与惊艳 ④诠释着思想的碰撞与启迪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
1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步入内江张大千纪念馆,浓郁墨香与沱江潮气交织成独特的艺术气息。 B、在临摹体验区,许多青少年正全神贯注地揣摩《荷花图》中荷叶的皴擦技法。 C、如今大千故里已培育出数百名书画新苗,他们用画笔传承甜城文脉的行为让人感动。 D、今年“大千艺术节”不仅展出了高达八尺高的泼彩巨作,还举办了大千亲手改良的苎麻纸制作技法。
-
1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闻敦煌莫高窟保护面临困境,张大千如坐针毡 , 多方奔走呼吁,积极筹措资金助力文物修缮。 B、张大千在创作巨幅泼墨荷花时,灵感迸发,运笔如飞,浓墨重彩间将荷塘的磅礴气势一气呵成 , 令人叹为观止。 C、旅居海外期间,张大千对故乡山水望眼欲穿 , 笔下的青绿山水无不寄托着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D、为复刻敦煌壁画色彩,张大千带领团队查阅古籍、试验矿物颜料,对每一处细节都吹毛求疵 , 最终完成高水准临摹作品。
-
14、踏入张大千纪念馆,墙上的《长江万里图》睥睨众生,展柜上的信笺映出大师足迹。掂量特制苎麻宣纸时,突然战栗——原是台湾研学团在体验泼彩技法,少年们正在泼墨临摹《荷花图》。想起曾经书画课单调无趣,味同嚼腊 , 此刻却被少年教游客执笔的模样触动。展馆工作人员见我聂手聂脚靠近《荷花图》真迹复制品,笑道:"当年大千先生翻越敦煌洞窟,临摹这荷花,可谓费尽匠心。”微风拂过未干的《荷花图》,浮光掠影般于那抹无可耐何的乡愁里,跃动着赤子丹心。(1)、上述材料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睥睨(nì) B、战栗(lì) C、掂量(diān) D、信笺(qiān)(2)、上述材料中加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味同嚼腊 B、浮光掠影 C、聂手聂脚 D、无可耐何
-
15、请以“阅读助我成长”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人说,挫折是人生中的绊脚石;有人说,挫折是成功的催化剂。泰戈尔说:“我一路走来的世界,是有许多生活中的挫折所滋润。”歌德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
17、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1)班准备举办“青春不散,感恩有你”主题活动。以下是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时间:12月21日下午1点—2点
活动地点:九年级(1)班教室
活动内容:学生节目表演、任课教师讲话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则给李老师的邀请函,将邀请的对象、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及内容等交代清楚。(正文内容不少于100字)
[小贴士]邀请函正文包括: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
-
18、经典无国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阅历,涵养性情。自古以来,公平和正义一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请从下面几部名著中任选其一,从主旨或人物形象上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海底两万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红星照耀中国》 《简·爱》
-
19、班级针对“整本书阅读”开启热烈讨论,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对话。
老师:我们学习了设计整本书阅读探究专题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
小安:老师,我发现《水浒传》中“酒”这一物品在不同的情节反复出现。比如:“(1)”“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等,“酒”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乐:我发现的是不同名著中情节的三次反复!比如《水浒传》中有“(2)”,(3)《》中有“三借芭蕉扇”。
-
20、咏芭蕉
郑燮①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赏析古诗,完成对话。
小语:本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1)着笔来描写芭蕉。
小文:诗中“多情”一词用了(2)的修辞手法,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小语: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3)。
小文:“(4)”一句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