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5.《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母亲,天下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从我们呱呱坠地那天起,母亲就一直陪伴着我们,用爱呵护着我们成长。母亲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母亲是值得我们永远感恩的人。某中学七年级(2)班拟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前,班主任要求每位同学给自己的母亲制作一张感恩卡,并写上一句话,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写出你想说的话。
    (2)、活动中,某位同学搜集到了一幅图片和“孝”的古文字(如右图),请你来猜猜“孝”的本义。

  • 2. 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人们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二、单选题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生了一个月的病,他的脸色异常憔悴 B、他的病情翻来覆去的几次不见好,主要原因是治疗方法没有选对。 C、絮叨了半天,谁也没听进去。 D、听说远在海外的姑姑就要回来了,他真是喜出望外
  •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病隙碎笔》,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 5.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痪(tān)      打(chuí)   憔(cuì) B、别(jué)      弄(sì)    一宿(xiǔ) C、叨(xù)  仿(shàn)         豆(wǎn) D、洒(pō)  安(wǔ)    沉(jì)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弟经过努力,果然在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全家人都喜出望外 B、老人家上了年纪,说话难免絮絮叨叨 , 你要有耐心。 C、为了让学生们记住这个知识点,老师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 D、爸爸并不是个暴怒无常的人,只是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情,心情不好。
  •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 8.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脾气  侍弄  甜美  憔悴 B、敏感  飘落  墙璧  艰难 C、恢复  热烈  踩扁  诀别 D、砸碎  高洁  昏迷  狠命

三、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标题是一篇文章最醒目最传神之处,它以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本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写出三点即可)
    (2)、品味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同样是有关母亲的文章,本文中的“菊花”和链接材料中的“梨花”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链接材料】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