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8.《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
-
1.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 . 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____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____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____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zhǎn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 . 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草shuài 深恶痛绝
zhǎn读 不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须 反正 存心 B、必须 横竖 存心 C、必然 反正 私心 D、必然 横竖 私心(3)、在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知道此处“之”指的是。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从体裁上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写人散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作为“普通人”的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其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都是写作为革命斗士的鲁迅先生怒目金刚的一面。 D、文中说“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这表现出鲁迅先生不惧怕死亡的淡然和争分夺秒工作的勤奋。3. 文学常识填空。《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 ,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她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 , 我们学过的《祖父的园子》一文选自其代表作。
4. 学了本文后,八年级(1)班开展“走近鲁迅,认识伟人”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根据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并结合已有同学拟的一句上联,写出下联。材料一
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
几个生活细节
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2)、请向同学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你推荐的作品:《》
你的推荐语:
(3)、下面是小明同学分享的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其中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所给提示,帮助修改。《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甲]以片段的形式多个组合在一起 , 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多方面,不落痕迹地展现了伟人情怀。[乙]这不仅是萧红用心血谱写的赞歌,反而是一曲深沉凄丽的挽歌。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改成“”。
二、能力提升
-
5. 课内精读 阅读《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答问题。(1)、副词总是有着奇妙的作用,请你说一说下面语句中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 . 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 . 是坐着。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 , 仍旧坐在那里。
②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 . 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3)、作者选取了鲁迅先生生活的小事进行讲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作者写“保姆总是吩咐海婴轻一点走”这一细节有何作用?6.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有时也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部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漂流到四面八方了。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倒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有删改)
(1)、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本文回忆了沈从文先生的哪些往事?(2)、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先生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3)、[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品析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4)、[新考法·关联教材]本文与《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为回忆“先生”的文章。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链接材料]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三、核心素养
-
7.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