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

  • 1.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多么壮观啊,“中国天眼”!火红的夕阳在巨大的球冠反射面上反射出炫丽无比的万道金光。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南仁东____过自己学生时代经常lǎng读的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____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xīng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说这段话时,南仁东12岁。____,胡须花白的南仁东在夕阳下泪流满面。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ǎng读    

    xīng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顾 虽然 如今 B、回忆 虽然 此时 C、回顾 但是 此时 D、回忆 但是 如今
    (3)、选段运用了的记叙顺序,叙述南仁东看到夕阳映照着“中国天眼”的绚丽景象,激动万千,泪流满面。 
    (4)、选段提到南仁东在给青少年讲课时,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经常朗读毛主席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 文学常识填空。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记叙的,称为他传;自述生平的,称为。传记要求 , 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 3.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自强不息谱写青春风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明为此次活动撰写了对联的上联,下联内容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常识组合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育 学人 一流英才 当自强不息

    上联:创千秋伟业君子以厚德载物

    下联:

    (2)、校团委决定举行以“青春逐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下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选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甲]无论是产业的变革还是新业态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离不开青年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拼搏奋斗。“天宫”揽胜、“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北斗”导航……近年来,中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背后的核心科研团队,大多平均年龄不到40岁。[乙]年轻一代,正逐渐日益成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能力提升

  • 4. 类文荐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菂:星空探秘永不止步

      ①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李菂,正是这一“大国重器”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他带领团队探索亿万光年外的宇宙深处,让中国在射电天文学这一前沿领域跃居国际第一梯队。2024年7月1日,他荣获著名物理学奖——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这一奖项,首次被中国籍科学家收入囊中。

    1仰望星空,传承梦想

      ②“要建设属于中国的射电望远镜”这个想法,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他带着300多幅地图,十余年跋涉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里,终于让这个想法有了雏形。

    ③1995年,李菂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天体物理及射电天文专业。拿到博士学位那年,他听说中国想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消息,当即就想回国尽一份绵薄之力。当时,南仁东这样回复他:“你应该继续在国外钻研学习,等学到本事了再回来。”李菂听了他的话,选择到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作研究,直到2012年才回到祖国,任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天眼搭建初期,贵阳到平塘县,都是些道路,李菂每次去,都需要乘坐4个小时的大巴。他不停地往返于北京和贵州,为项目筹集款项……只要在项目基地,他总会出现在施工现场,有时还亲自爬上100多米高的铁塔,检查一个滑轮。一步又一步,一点又一点,终于,他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2017年,“天眼”竣工,它高高矗立,能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自此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⑤可这个骄傲的时刻,同样也是李菂最痛苦的时刻:同年9月,老师南仁东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离世。李菂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后来,他总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以南仁东为代表的几代人的杰出贡献。在他看来,荣誉都属于自己的恩师,自己只是一个“取水人”。

    2    ▲        

      ⑥提到为什么选择“天眼”作为毕生的研究项目时,李菂说:“是好奇心。”

    ⑦他在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去夏威夷观测,当时的地点海拔超过4000米,在他开车向上走的过程中,从云层穿过看到广阔天空的那一刻,他深感震撼。那一刻,也真正成为他在天文学领域的起点。

    ⑧除了作研究,他也很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天眼”到底有多大,李菂常把例子举得很形象:“它的外形就像一口大锅,直径500米,面积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假设有一口和它一样大小的‘锅’,装上米饭,全世界每个人大概可以分两碗。”

    ⑨最让他欣慰的,是“天眼”落户贵州,让这里的天文气息变得越来越浓厚了,上山的那些泥路边上陆续建起了车站,贵州许多大学也破天荒地开设了天文专业……科学的种子正在大家心中萌芽。

    ⑩在李菂看来,做好一件事情有两个前提:热爱和擅长做。两者的顺序不能调换。“搞研究,要坐很长时间的冷板凳,或者获得的正反馈没有那么多。你最初对它的好奇心和兴趣,决定了你的未来能走多远。”

    (1)、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模仿文中的第一个小标题的形式,为第二部分    ▲    处拟一个小标题。 
    (3)、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人物传记的一个特点。

      传记要求真实,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传记不一定要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往往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节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写传记》,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