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五口通商削弱了广州的贸易地位 C、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
2、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 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
3、 如表为清朝1620年至1780年相关数据统计,由此可知,该阶段( )A、社会剧烈动荡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
4、 清朝实行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A、提升了政府行政的效率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
-
5、 《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中国所在的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该地图( )A、准确描绘了世界各地区分布 B、体现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得到了士大夫阶层普遍认可 D、表明中国科技的领先地位
-
6、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有(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已开始普遍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C、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7、 对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如岭北、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同时,元朝对漠北、东北、云南、畏兀儿、吐蕃等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些措施都(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体现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D、缓解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
8、 唐朝时期由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如图为唐代章怀太子墓里的壁画《礼宾图》,图中所绘是鸿胪寺官员接待罗马、新罗和渤海使者的情景。该作品( )A、属于浪漫主义艺术作品 B、体现唐朝政府政策的开明开放 C、是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 D、证实中国与罗马交往始于唐朝
-
9、 《宋书》为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至于元嘉末……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南北分裂结束,国家再度统一 B、民族交融加强,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布局变动,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局势动荡,北民大量南迁
-
10、 如表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汉朝( )
时间
主要事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连续四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 B、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 C、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 D、淡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
11、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时期有楚国修建的勺陂和吴国修筑的邗沟等,战国时期有魏国的“引漳溉邺”工程、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A、体现古代重农经济主张 B、实现了各国的富国强兵 C、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建立 D、表明交通的决定性作用
-
12、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很多文化中心都出现了玉器。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期各地玉器各有特点、形态各异。然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玉器形制各方面越来越接近,甚至完全一样。据此可推知( )A、国家早期形态初步形成 B、文化中心之间存在交流 C、贫富分化已经较为明显 D、中原文化居于主导地位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
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
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198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线发展经济。1837年,马考莱提出进入东印度公司的人员一律要通过考核的议案;1853年底,查理•屈维廉主导(马考莱的妹夫)发表“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克里米亚战争初期失败后,民间压力团体“行政改革协会”组织群众集会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体制。1855年5月27日帕麦斯内阁未经议会的同意直接以枢密院的名义领发了文官改革的正式法令。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 朝为总统,夕可解职,朝为军长,夕可归田。专制之时,官吏为君主之鹰犬,高居民上,可任意为恶,民无可如何也。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目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就是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监察权和考试权,形成“五权分立”。
一一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在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
——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文官考核制度的原因及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关于文官制度的主要构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 -
16、 马丁·路德认为,学校的学科设置要与儿童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能够进行书写、阅读,还要授以职业的实习教导。他呼吁各邦诸侯及市政管理者,要承担教育组织者的职责并大力兴办职业教育。这一主张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 B、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 C、儿童教育受到社会关注 D、宗教伦理影响力削弱
-
17、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拓展,贸易的频繁,“在旧法律和新的社会政治状况之间已出现了一些矛盾,正在这时候就应用新的解释使旧法律能够适用新情况。”因此,罗马的著名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很多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解释。这种做法( )A、成为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源 B、损害了公民法的严肃性 C、保障了民主制度与时俱进 D、利于万民法的最终形成
-
18、 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 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 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
-
19、《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 )A、扩大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B、达成了《论联合政府》中的既定目标 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 D、奠定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
-
20、孙中山认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为此,他主张( )A、改科举为学堂选官,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B、融合传统的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C、甄别措施以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建立现代公务员制度,取代传统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