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889年年底,在布鲁塞尔会议召开前夕,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全然未知的情况下,通知曾参加柏林会议的其他13个与会国,宣布埃塞俄比亚是它的“保护国”,可全权代表埃塞俄比亚。法、俄要求意大利政府在会后把所有会上讨论的情况如实通报埃塞俄比亚,今后在类似的国际会议召开之际,意大利必须与其协商。即使是支持意大利的英国起初也只是说可以接受“准保护国”的概念。这反映出(  )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与对抗 B、法国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C、西方列强在非洲问题上存在分歧 D、意大利凭借武力占领埃塞俄比亚
  • 2、 西方学者在评价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时说:尽管该宪法具有反动性,但相关法律条款促使民主共和国的基本体制保存下来,组成了“一个议会制的共和国”。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参照1875年宪法的规定(  )
    A、代议机关成为权力中心 B、主要政治派别意见趋同
    C、民主共和政体基础薄弱 D、总统全面参与立法过程
  • 3、 下表所示为16世纪三四十年代西班牙的一些贸易措施。这些措施(  ) 

    1

    由于运回西班牙的金银数量渐增,海盗活动日趋猖獗,为保护运送金银的船队和对付海盗劫掠,16世纪30年代建立护航船队制

    2

    1534年西班牙国王修改贸易法,规定贸易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组织商船队和防御海盗及敌人的袭击

    3

    1543年,西班牙国王批准塞维利亚港从事美洲贸易的商人成立商会,目的是要求商人对美洲贸易提供资助,补充贸易货船和军备

    A、奠定了西班牙工业资本扩张的基础 B、冲击了英国在美洲地区的经济地位
    C、有利于维护西班牙的海上强国地位 D、缓和了欧洲殖民大国间的紧张关系
  • 4、 玛雅人是美洲大陆上最早发明象形文字的印第安人,其文字可跻身世界仅有的几种完整的古文字之列。玛雅人语言丰富,共有三万个词汇。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全由祭司垄断,用来写诗,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象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玛雅文明建构具有多元性特征 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
    C、农牧分工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 D、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
  • 5、 邓小平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国际局势趋向缓和)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这两个转变”(  )
    A、奠定了改革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 B、提高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
    C、构建了中西全面交流的价值体系 D、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因素
  • 6、 如图所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宣传标语,内容为“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革命迎来了新局面 B、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变化
  • 7、 1922年8月,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会晤中,孙中山代表国民党热情地表示欢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并称这是给国民党输送“新鲜血液”、拯救国民党的一次机会。他还请马林和陈独秀拟定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方案。这次会晤预示着(  )
    A、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剧变 B、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受挫
    C、国民党确定了联俄政策 D、中共实现和国民党联合革命
  • 8、 1918年,全国至少有四百种白话报面世,著名的有《建设》《解放与改造》等,《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的副刊也开始刊载白话文。当时国内最大的几家杂志,如《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也都尝试用白话写作。这说明当时(  )
    A、文学改良得到政府支持 B、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
    C、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 D、白话文已为民众所接受
  • 9、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其产品主要售往国内市场。洋务民用企业一般都计算成本,追逐利润;企业与雇佣工人之间基本为劳资关系;企业创办时吸纳的商股属于民间资本。由此可知,洋务民用企业(  )
    A、解决了军工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 B、摆脱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
    C、助推了传统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 D、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 10、 有学者指出:“乾隆时代的制度犹如台球那样结实一它那么完整、精确、苛求,以至想不服从就会冒很大的风险。要摆脱它,要么靠贪污舞弊,要么依赖惰性一即使什么都不干,只要参照惯例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乾隆时代(  )
    A、制度僵化为社会危机埋下祸患 B、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环境
    C、君主专制使官员贪污腐败成风 D、思想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 11、 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 

    “蕃人旧日不拼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 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 12、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 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 13、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主要流行的货币式样。这可以反映当时(  )
    A、政治格局的发展状况 B、区域之间商品交换活跃
    C、秦国经济的优势明显 D、诸侯争相开展变法运动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题,并运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

    1920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不同时期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变化,简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探索的意义。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资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作用。
  • 17、如表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4

    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
  • 18、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 )
    A、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 C、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
  • 19、 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能支撑该观点的史实有( )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D、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 20、 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其困乏可立而等也。”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该报道( )
    A、理性分析了战前形势 B、表明中国实现了自强 C、意在营造变法的氛围 D、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
上一页 755 756 757 758 7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