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在自纠自查以及他律的规范中,逐渐发展成型,如“首届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评选”聚焦于对教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且产生较大影响的对象;凤凰卫视打造财经人物评选,挖掘经济领域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等,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我国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
    A、全面提升了公民的道德素质 B、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弘扬了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
  • 2、《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妻子有完全管理其动产与不动产的自由及享用其收益的权利;子女与其他直系卑亲属,不问性别与长幼,亦不问其是否出生于同一的婚姻,得继承其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直系尊亲属血亲的遗产。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
    A、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B、违背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C、是英美法系的重要成果 D、注重维护个人合法权利
  • 3、1883年,美国《文官改革法》规定,禁止以政治理由解雇政府工作人员,不强迫政府雇员参加政治活动和提供政治捐款,使他们对两党保持中立。1927年,英国《劳资争议与工会法》规定,文官协会不得以政治为目的与任何政党或工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务人员不可加入具有政治目的的团体或活动。西方国家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文官的政治化趋向 B、旨在保证政治运行的稳定性 C、破坏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D、迎合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 4、亚里士多德认为,“历任的执政官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于是雅典的政体终于转成现世那种“极端民主’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在此( )
    A、揭示了雅典执政官权力弱小 B、肯定了雅典民主的真实性 C、批判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D、证实了平民掌握国家实权
  • 5、《礼记·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而到了春秋晚期,诸侯的卿士不再向周天子申报,不再接受周天子册命。命卿制度的变化表明( )
    A、周王的权力日趋衰落 B、地方集权统治的弱化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 6、“资本账户”专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流动进行记录的国际收支账户。下图所示为 1970~2010年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   )

    A、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发展中国家经济优势明显 D、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的多极化
  • 7、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发动“食盐进军”。他率领70多名崇拜者向海滨丹地进军,当他们的队伍经过时,村民潮水般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他们到达海滨丹地时,远征的队伍达到几千人之多。各地人民纷纷以海水制盐,这种破坏食盐专卖法的狂热席卷了整个印度,食盐这种违禁品也在各村庄和城镇公开销售。据此可知,这一事件(   )
    A、反映出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趋于崩溃 B、意在配合印度国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促进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政策的实施 D、推动了印度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
  • 8、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王权支持教会的传教活动,影响教会内部事务;教会为国家提供统治人员,调解冲突的政治力量,为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法律上,国家法律保护教会利益;教会促进法律的基督教化,教会人士参与法律的制定,教会法的约束力遍及整个社会。中世纪王权与教会的这种关系(   )
    A、反映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历史基础 C、利于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秩序 D、改变了王权受限的不利局面
  • 9、195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据统计,1952年全国增产节约总值达到 31.7亿元,其中增产总值达到 11.6亿元,节约生产和基本建设成本13.7亿元,流动资金 6.4亿元。据此可知,该运动(   )
    A、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确保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D、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问题
  • 10、1933年8月11日,《红色中华》刊文《欢送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开赴前线消灭敌人》,并在文中配上了赵品三的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这一现象(   )

    A、彰显了苏维埃政权较强的动员能力 B、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已成为全党共识 C、突出了广大民众对战略转移的支持 D、保障了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 11、辽朝在官制上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种。北面官不用汉人,南面官则契丹人和汉族地主阶级的上层分子都有。北面官管宫帐、部族、属国、兵机、武铨、群牧等事情,南面官管汉人州县、租赋、汉人军马、文铨、丁口等。辽朝采取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本民族统治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 B、民族交融促使契丹的政治制度优于宋朝 C、游牧民族汉化的程度在逐步加深 D、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 12、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 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 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 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时邓小平 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 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 际,并说明理由。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 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实行了一条“先富国后强兵”的小日本主义的“吉田战略”。因而,日美关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1951年旧金山和会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

    ——杨运忠《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和构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史论结合。)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三代强调礼治,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已经形成。

    但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用于控制社会下居劳动人民。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严酷繁杂的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汉武帝重用张和赵禹的“条定律令”,律法日繁。汉律特别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礼刑一体”的法制体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体系。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杖,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摄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平,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夏商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汉代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汉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与教化关系的认识。
  • 17、如表是任泽平《美元霸权百年兴衰史》内容的摘录。它反映出( )

    萌芽期(1900﹣1944年):英镑旁落,美国崛起

    确立期(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美元霸权

    强化期(1974﹣1998年):脱钩黄金,挂钩石油

    博弈期(1999年至今):霸权嚣张,去美元化浪潮兴起

    A、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长期难维系 B、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是美元霸权 C、美元霸权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加强 D、美国的综合国力是美元霸权根基
  • 18、“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国家统一 D、巩固共和政体
  • 19、1884至1885年在柏林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同意: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先将其意图通知其他国家,对领土要求的承认必须取决于有效的占领,各种纠纷应通过仲裁予以解决。会议对领土扩张的国际法规达成了协议。此次会议( )
    A、协调了殖民者在黑奴贸易中的矛盾 B、促使欧洲国家开始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C、大大加快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D、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20、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上一页 752 753 754 755 7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