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1867年,《北美评论》杂志撰文称誉中国的考试取士;1868 年,美国罗得州议员托马斯·詹科斯向国会提交报告,公然鼓吹考试取才,轰动了参众两院;1870 年,斯皮尔撰著《中国与美国》一书,盛赞并力主效法科举考试制度。这些现象( )A、推动了东学西渐的形成 B、表明美国文官制度深受中国影响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有利于推动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
2、1618 年,欧洲由于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导致了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各方终于在1648 年以签订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主要在于( )A、形成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 B、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C、首次用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 D、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
3、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据此判断,当时斯巴达的政体形态是(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专制
-
4、我国水产品在居民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kg,占消费总量的36%左右。这( )A、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表明水产品将成为主要食物 D、反映了国人对营养品质的盲目追求
-
5、日本棉布/棉制品输华表(单位:日圆千円)
中国(不含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关东州)
棉布
棉织品
棉布
棉织品
1930年
86915
2579
9186
454
1931 年
43073
489
6172
293
1932年
38229
692
16017
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来佐证( )
A、关东州成为日本最重要市场 B、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取得成效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 -
6、1908 年7月清政府颁发了《咨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1909 年成立了咨议局。清末各省咨议局议员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绅阶级占 91%,其中进士占4.7%,举人占19.1%,贡生占29.7%,生员占37.5%。清政府这样做( )A、意图缓解面临的统治危机 B、为废除科举设置了障碍 C、迟滞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快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
7、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 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 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
8、清代的乡饮酒礼规定主持乡饮酒礼的“司正”在开场时须举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后,再由生员“赞读律令”。这种乡饮酒礼( )A、确立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C、削弱了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 D、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
9、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明史》载“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由此可知,明代的土司( )A、由中央派遣官员任职 B、具有羁縻府州性质 C、管理女真等少数民族 D、等同于地方州郡县
-
10、唐朝本沿用隋朝州、县二级制,后根据山川地形把全国划分为 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又增至15道。唐朝这一创新( )A、使得行政体系完备 B、导致藩镇割据势力形成 C、旨在强化中央集权 D、弱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1、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孙吴也创立了类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两个分立的政权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选举制度,这说明( )A、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形成 B、九品中正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C、民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 D、人口迁移带来政治制度的认同
-
12、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与会赐胙(肉),订立的盟约规定同盟各国不得废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为妻、要惩罚不孝的人等条款。这主要表明( )A、会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B、诸侯争霸纷争不断 C、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维护 D、宗法制度受到重视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名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名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名称
时期
政见主旨
(1)维新派
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
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
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
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
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名称(1)(2)的解读,结合所学撰写名称(3)的政见主旨。(2)、概括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出现了多个新兴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年),百官表请以唐玄宗生日为千秋节(皇帝诞节),得到唐玄宗首肯,唐玄宗还下令允许“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天宝五年(746年),陈希烈上奏,“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这一建议得到皇帝首肯。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颁布《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在中和节这一天,百官要献农书,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来赠送亲友。此外,迄今仍堪称“大节”的清明节和中秋节也在此时诞生。据史料统计,唐代节假日的总天数超过了40天。
——摘编自张勃、李学娟《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2)、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补充一条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
16、中共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C、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D、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7、有记者记述了一次国家领导人信息量极大的讲话:“‘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治‘左’……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等于停步……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不要惊慌失措。”据此推测该讲话是( )A、1992年南方谈话 B、1961年八字方针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1956年《论十大关系》
-
18、“四三方案”是我国1970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年开始直到1977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
19、下表为中国四类产品产量指数统计表。其中产品丙为( )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
产量(万吨)
1949年
1952年
1988年
1989年
甲
1932
22.5
18.2
36.4
242.2
237.8
乙
1933
44.5
3.5
147.4
1046.5
1071.2
丙
1936
5735
84.8
119.4
294.9
314.1
丁
1943
92.3
17.1
4146.3
6438.8
6672.8
A、稻谷 B、茶叶 C、纱 D、钢 -
20、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中央军委根据会议精神颁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此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 )A、加快了解放军战略进攻步伐 B、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 C、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