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仍
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据《周礼》记载,在朝觐礼中,“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不同的人所执的圭不同,以此作为各自的身份凭证。据此,周代的圭( )A、具有一定的政治等级性 B、是王权和神权结合的象征 C、体现鬼神观念渐趋加强 D、使周王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
3、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都城多次迁徙,后来定都于殷 B、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C、西周出现一种成熟的文字即甲骨文 D、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
4、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③尚未出现原始农业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全国第一届新年画获奖作品《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 1966年《向毛泽东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6、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历代都采取措施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
材料一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她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它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城。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王朝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府州的特点,并简述唐朝加强西北管理的史实。(3)、写出清王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 -
7、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变迁导致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度比唐代更趋成熟,集中反映在科举考试的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上,如殿试制度的确立,以及与考试有关的各种办法的制订和实施。宋真宗咸平中,凡试卷,封印院糊名送知举官考定高下。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设立誊录院,即每份试卷命“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排列官阅其同异,未同者再考之”。宋真宗还下诏,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即另设考场、另派考官。当时这种回避之法,不仅亲戚,而且门客也回避。此外,宋代对应试多次的士子,特赐各种出身,以防止“不得志者”心生怨恨。
——摘编自姚培锋、齐陈骏《宋代选举用人制度述论》
材料二 在实行文官制度前,英国实行恩赐制,官员的任免决定于国王的意志。1621年,著名学者罗伯特·伯顿在其广受赞誉的《忧郁的剖析》中颂扬中国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行政官员,以讽刺英国的政治现实,推动自己国家的政治改革。1733年3月号《绅士杂志》说:“所有的著作家都赞同这样的看法:中国人在治国之术方面超过所有的民族,……官爵不是世袭的,……官员是一年一度在中国大城市中选拔出来的。” 政治新闻记者优斯塔斯·布格尔, 著名外交家、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等人在《伦敦指南》、 《伦敦杂志》、《工匠》和《雾都杂志》上都用中国的准则、箴言和习惯做法来攻击执政者, 提出中国根据学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值得效仿的。这促使科举制度对英国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制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情境下独有的制度创造。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有着自身特殊的演进动因。公务员制度是为了改革完善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实现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科学化目的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升级,亟待政府作出回应。制度内在张力广泛存在于制度建立、运行和变革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就公务员制度来说,公务员制度中的某些环节和内容存在衔接不充分的情况,这会导致公务员制度中的部分管理措施执行不畅,限制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功能发挥,难以达到公务员制度理想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公务员自身的职业需求也是公务员制度变革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自身的需求从侧重保障维度转向侧重发展维度。
——摘编自苏立宁、江余《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比唐代更趋成熟”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选举用人制度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促使科举制度对英国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的因素。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影响我国公务员制度演进的“动因”,并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
8、据希腊神话传说,克里特岛之王米诺斯修建了一座迷宫来幽禁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发掘出一座宏伟的宫殿,依据上述传说,该宫殿被定名为米诺斯王宫。该宫殿的发掘证实了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在该岛上居住的记载。这表明( )A、文献记载须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B、考古发现更新了历史认识 C、神话承载着人类对历史的记忆 D、神话可以鉴别文献的真伪
-
9、董仲舒提倡用《春秋》大义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轻罪重罚原则 B、开创以经注律的传统 C、推动了法律的儒家化 D、避免司法实践随意性
-
10、下表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
学历
初中程度
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
大学毕业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占比
0.5%
90%
80%
25%
10%
这一现象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 )
A、推动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B、重视提升官员行政素养 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 D、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
11、下图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变动趋势(1978—2016年)。造成这一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12、1903年,清政府颁布《奖励商勋章程》规定:“制造火车、轮船、汽车能与外洋新式车、船相符者,造长桥在数十丈以上者,能出新法造电机者”,奖励一等商勋加二品顶戴。“仿造西式物品畅销内地者”,奖励五等商勋加六品顶戴。这表明当时( )A、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 B、官员选拔的程序渐趋合理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官制改革推动了洋务新政
-
13、下表为王安石变法时常平青苗还纳本息示意表。由此可知,青苗法的实施( )A、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B、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加剧
-
14、《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表明,国联( )A、“全体一致”原则导致效能有限 B、确立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 C、重视国际法在维护和平中的作用 D、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
1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生效,使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使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使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确立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促使集体安全体制得到完善
-
16、公元1215年,罗马教廷为统一信徒的宗教行为,确立了基督教七大圣礼,即洗礼、坚信礼、婚礼、圣餐礼、忏悔礼、膏礼和授圣职礼,并要求基督徒每年至少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罗马教廷的做法( )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盛 B、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分裂 C、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增强了教会对民众的约束
-
17、某法典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筹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法国民法典》 D、《大宪章》
-
18、下图为《清朝的乡约仪式》,下列关于清代乡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突出律和令的法律效力 ②宣讲内容包括“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
③经政府推广具有约束力 ④将秦汉以来封建礼仪进行汇编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
19、《唐律疏议》对“医合药不如方”条医师和卖药者的医疗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制:如患者系亲属尊长,即使罪过轻于过失,也按过失杀伤罪论处;若死亡患者系奴婢,则仅“徒二年减三等杖一百之类。由此可见,《唐律疏议》( )A、利用家训教训普通百姓 B、体现礼法结合特征 C、继承汉魏以来立法经验 D、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
20、下图为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书影。该报告( )A、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B、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