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南宋的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们都( )A、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
2、东汉班固创作《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指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指东汉都城洛阳。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下列关于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②东晋的法显从洛阳出发到天竺取经
③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④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2023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汇编(2023年版)》,对2023年以来截至10月底发布的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作了全面梳理,并进行详细解读,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赋税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汉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抑制工商业发展 B、魏晋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帛 C、唐朝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后,扩大了收税对象 D、宋朝专设三司统管地方赋税,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融合 B、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C、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D、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6、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的年财政收入为62.17亿元,财政支出为68.05亿元。1952年财政收支继续实现平衡,当年财政收入为173.94亿元,财政支出为172.07亿元。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 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
7、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8、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军舰驶入内河和重庆分别是根据(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9、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段文字记载出自( )A、《齐民要术》 B、《金刚经》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
10、 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这个政权(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 C、元朝建立后被灭 D、模仿北宋的制度
-
11、 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唐朝对外贸易发达 C、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D、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
12、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
13、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下列古人类遗址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北京人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良渚遗址④陶寺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
14、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 根据材料一,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2)、 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而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扭转“寒门庶族”命运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写出元代管辖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
16、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取得镇南关大捷 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强管辖 C、法国军队在③偷袭军港,炸毁造船厂 D、日军在④偷袭了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
17、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
1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9、《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下列项中,直接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驰道、直道的修筑 ②驿站的设置
③指南针的发明 ④急递铺的设立
A、①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有学生对右图唐朝的民族关系以下列示意图作为笔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甲——灭东突厥汗国 B、乙——长庆会盟 C、丙——设北庭都护府 D、丁——封渤海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