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
结论
甲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
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
官方往来
乙
史料 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
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 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 3:675 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 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 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①
②
③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 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
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 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中国政府以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21 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 兴为世界所瞩目。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1)、 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 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 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推进国际合作的角度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展示“负责任 大国”的重要举措并概述其意义。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基层管理制度而言,在秦朝已经确立了一个模式,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管理结构。二千余年以来,典型意义上的乡官 逐渐沉沦,但基层治理的基本结构依然保持不变。专制政府在利用乡民治理乡民方面似乎也
越来越得心应手,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最早便是秦汉的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 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明中期王守仁巡抚江西时更是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
——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
材料二 就“皇权是否下县”,有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自秦置郡县以来,历史上从来都是 “皇权不下县”。……在宋代以后的历代王朝统治中,国家的行政治理局限在县一级,县以下基本属于自治无为的状态,官员不负责治理,乡绅构成了县以下社会秩序的主要支配阶层。……县城以下的乡村是由宗族和乡绅自治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靠乡绅。②从东汉一直到中古时期唐朝甚至宋朝早期的基层社会,常见情况还是由皇权下县控制的编户齐民。……根本就没有后世所谓皇权不下县那种“乡绅自治”的影子。
——据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等改编
材料三 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
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 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朝乡级基层组织“管理结构”的具体内容。指出王守 仁“以书面化表达了邻里监督”的措施。(2)、据材料二,结合宋代相关史实,从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等角度,任选一种观点进行阐 述。(只做选择,不加阐述不得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德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3、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协定内容为:“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据此判断,该组织 是( )A、关贸总协定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4、列宁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 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列宁旨在揭露( )A、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 B、“政党分肥制”的乱象 C、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虚伪 D、三权分立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
-
5、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回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 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
6、下图是“1535—1558 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据此推断当时的英国( )A、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 B、殖民扩张加速了社会分化 C、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D、启蒙运动冲击了神权统治
-
7、17 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 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18 世纪,北美已经有蛋壳、西西里岛、 白、红几种小麦。以下关于小麦的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
②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
③小麦在 18 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的第一大农作物
④1941年,美国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8、自从有了“美团”、“饿了吗”等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A、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 B、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
9、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部分城市。这体现出( )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 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 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
10、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②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③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
11、“它堪称北纬 38°线上的一颗美丽明珠。它东西相距约 250 千米,南北相距约 456 千米……这里历代长城斜贯而过,草原、湿地、荒漠聚首一地。”这一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
B、
C、
D、
-
12、下表是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表①和表②分别是甄别和考试两种方式 B、表①的报考条件是年满21岁的所有国民 C、表②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表①和表②都是《公务员任用法》的规定
-
13、右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 B、监察官员的考核归属于尚书省的礼部 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的科道行使监察权 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
-
14、《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集行政、军政、财政大权于一身,但并没有形成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其原因很多,如 圆署会议制,官员任免、考课由中央管辖,地理设置上打破山川形制等。这说明行省制( )A、加强了元代的君主专制 B、完全失去了自主性、独立性 C、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创新 D、具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色彩
-
15、《三国志·魏书·韩暨传》记载:“(韩暨)徒监冶谒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材料中的“水排”( )A、促进农业的发展 B、提高冶铁生产效率 C、有利于汲水灌溉 D、有利于煤炭的开采
-
16、《淮南子》记载:“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汉书》记载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宣帝时渤海太 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的更新 B、官府保护农业生产 C、家庭畜牧业的发展 D、犁耕提高生产效率
-
17、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来规范市场行为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国家对商业采取了宽松的管理政策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
18、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 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 )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 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 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D、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870--1914 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 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
依据材料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并不是政教合一,而是典型的政教二元结构。西方文明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中世纪发展出一个由不同的体系化组织来承担道与剑的系统——道由教会掌管,剑由国王掌管.二者相互独立,相互合作,当然,也会相互打架。
——摘自李筠《西方史纲》
材料二:中古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作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三: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种宗教。
——摘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特征,阐释材料中“道”与“剑”合作关系的基本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后期王权变化的原因,并以14世纪的法国为例说明王权变化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签署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