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朝的法律基本以唐律为蓝本 B、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对唐律基本弃而不用 C、中国古代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D、《天圣令》明抄本属于文献史料,能印证法律具有沿袭性
-
2、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央苏区具有特殊的考察意义。中央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量、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 )
①是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②其管辖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③贯彻实施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
④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3、亚里士多德把希腊的斯巴达视为混合政体,国王、长老会和监察官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同时他认为该政体中又带有民主因素,并得出“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职而心满意足”的结论。下列符合他得出后者结论的是( )A、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 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 D、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
-
4、根据图片,判断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的结果 B、图二表示的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图三反映出由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D、图四表示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已总揽一省之权 -
5、1982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律体系。”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告:“以宪法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保障 C、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D、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
6、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到”。据此可知,此法律体系( )A、为“英美法系” B、也适用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C、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D、比较完整,强调宪法地位
-
7、1764 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犯罪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依据这一思想, 西方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 )A、权力制衡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陪审团制度 D、程序公正原则
-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 80 余篇(部)。著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嵇康的《家诫》、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 )A、是律令儒家化的直接结果 B、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 C、体现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D、体现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
9、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下列关于 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B、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科举制的废除 C、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立了文官制度 D、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
10、下表为 1871—1939 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表(单位:人)。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年份
1871 年
1881 年
1891 年
1901 年
1914 年
1922 年
1939 年
人数
53874
50879
79241
116413
280900
317721
387400
A、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 C、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出现 D、国家的财政开支大大增加 -
11、严密的考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整肃吏治的重要措施。《明史•选举志》:“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资质愚钝)者免为民。”材料反映的是( )A、“上计制”防止地方官员造假 B、考满重视以考核结果决定对官员奖惩 C、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 D、以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
12、历代官员监察制度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对吏治清明的重视。下表是有关唐、宋、元、明四个时期 官员监察制度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肃政廉访司
②十道监查区
③台谏合一
④六科给事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
13、面对 19 世纪末中国被瓜分的危机,以下思潮最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D、“民主”、“科学”
-
14、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下图为北魏迁都路线示意图。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C、解决了封建统治危机 D、有利于推动北方的统一
-
15、《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同时也确认臣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有人身、居住、言论……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下列对这两部法律文件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两者都没有真正实施 ②都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
③都体现一定的民权色彩 ④两者实行相同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16、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收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 24 名新政府部长中,有 11 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新中国由各政党共同执政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互相监督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
17、下表为 1940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及党派人员统计表(单位:人)。这一状况( )
县别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党派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
国民党
17
3
14
3
17
—
33
3
50
7
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
A、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体现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
18、某文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损害”。该文件是(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1787 年宪法 D、《十二铜表法》
-
19、公元前 216 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入侵意大利,并在坎尼会战中大败罗马军。有四位同学对当时罗马的情况做了大胆的推测,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罗马军队听命于皇帝 B、担任官职均享有薪金 C、公民大会有权宣战和媾和 D、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
-
20、“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 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据此判断“他们”是( )A、中朝官员 B、三省长官 C、内阁大臣 D、军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