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下图是元朝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这一统计图反映了 ( )A、政治统一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货币形式呈现出铜钱与纸币并行 C、货币制度的演变与政局联系密切 D、民族矛盾的激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
2、《唐会要·舆服上》规定:“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这说明 ( )A、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 B、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 C、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D、民居建造体现居住地自然环境
-
3、有学者指出,在军功受益阶层主导下,直接统治之人头原理与间接统治之封建原理并存,养士之风又来,游侠再盛。这一时期( )A、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张骞开辟中西交通道路 C、平定割据政权;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D、土地兼并严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
4、有学者认为,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务比较少,其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而商人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的任务。由此推断商朝 ( )A、实行官僚政治 B、全面推行郡县制 C、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 D、处在奴隶制社会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图片,提取信息, 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 1337—1453年百年战争中, “清除英吉利语言, 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 战争结束后, 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 国内市场, 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 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 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 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 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 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十世纪中后期, 由高福利带来的“英国病”日益严重。1971—1979年, 英国政府财政赤字总额达到支出总额的10. 3%, 达到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5%, 通货膨胀最高时曾经达到25%,国债规模也急剧扩大。……英国的社会福利与保障由国家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该部是政府部门中最大的机关, 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该部的职工有 100万人以上。
——据刘成《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等整理
材料三
1978年后, 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 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八大以来,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14—17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中古西欧国王和教会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初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并简述二十世纪中后期“英国病”的典型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演变。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变化的因素。 -
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西于汉武帝时始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其后四城城址虽间有改动,但最远不超过 40 里,可以说西汉中叶人士选择城市位置的知识和能力是相当高明的。 自西汉初建四郡, 历经隋唐而至于明代,河西在阻隔祁连山南和合黎山北游牧民族的交往,确如有关王朝所望,起过一定的作用。 而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这几个城市也能绾毂其间,使往来无所阻碍。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第九讲“河西与敦煌”
材料二
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 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不抑兼并”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剧贫富分化……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 宋代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 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教化等主要手段,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基层社会管理氛围, 最终达到了巩固皇权、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材料三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变化。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 殖民、 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方式演进。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引自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的历史动因,并分析其对汉朝的影响。(2)、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的关系及共同任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士大夫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所作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的主场外交实践。 -
8、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山海经·海内经》中有“洪水滔天……繇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在1923年《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他认为在甲骨文中并没有出现“禹”这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禹”的定义是“禹,虫也”,因此, “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 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遂公盨(2002年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被偶然发现)是西周中期遂国的某一代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 内底铭文首句的“天命禹敷土,随山壑川(天命禹平治水土,凿山以疏流)”是目前所知关于大禹治水的最早记录。围绕大禹治水史料和解释,说明( )A、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应当以最新史料为据 B、神话传说保留了远古信息,可以直接为进一步考证提供证据 C、应综合鉴别多种史料,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D、立场方法及史料的局限性是造成对历史不同解释的主要原因
-
9、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有( )
2010—2020年世界及各地区食物不足人口数(百万)
年份
世界
非洲
亚洲
拉丁美及洲加勒比地区
大洋洲
北美洲及欧洲
2010
636.8
187. 4
400.1
40.7
1. 9
一
2015
615.1
199.7
369.9
36. 4
2.4
—
2016
619. 5
212. 0
356.1
42. 9
2. 5
一
2019
650.3
235.3
361.3
45.9
2.6
—
2020
768.0
281. 6
418. 0
59.7
2. 7
—
①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② 食物生产现代化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
③ 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殖民掠夺是粮食安全产生的历史原因
④ 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尚未取得新的突破是其技术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10、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 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下列项中, 属于“强有力的证据”的是( )A、避免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了两官分途和政治中立 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
11、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但主要是下层庶民中盛行,社会上层食辣比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的沿海城市扎根,并形成了一些资本雄厚的餐饮企业。同时,真空包装的辣味食品也在学生中流行,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下列项中,对食辣解读正确的有( )
①辣椒原产于中国西南以及两湖地区
②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盛行与革命打破原有社会等级有关
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活跃
④现代食品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食辣流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2、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 “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 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下列项中,属于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的有( )
①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
②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改善民生的需要
③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的需要
④设台湾省进行有效管理,东南沿海地区逐渐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3、史载: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 皆属考功。 ”该现象始自(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14、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 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 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 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亚投行的成立( )A、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B、推动了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取代 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
1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和约承认新教同盟等战胜一方实际占领土地;重申“教随国定”原则;认可德意志各邦在内政和外交方面自主权等。该和约( )A、使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B、确立主权平等和领土主权原则 C、推动近代外交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形成了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
-
16、如下图所示,1542年德国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该史料可( )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A、用于研究玉米最早传入欧洲的时间 B、用于研究玉米传入欧洲后功能的变化 C、说明玉米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 D、说明玉米已被欧洲农民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
17、农业的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发源地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
18、在西方,证人宣誓在古希腊时已存在。宣誓被古希腊人视为审判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后,西方国家对宣誓的形式、执行、誓词、主体等都做出详细法律规定。证人宣誓制度反映了( )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C、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 D、情感教化和约束力的作用
-
1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右图所示内容,体现于( )A、中共十五大报告 B、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主题 C、中共十九大报告 D、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
20、外交是内政的外延,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 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该材料旨在强调( )A、结束屈辱外交建立新型外交必要性 B、“ 一边倒”方针实施的合理性 C、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紧迫性 D、构建务实灵活的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