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这表明新中国( )
    A、断绝了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往来 B、彻底地摧毁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 C、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 2、蒋介石于某次谈判期间的日记中记述说:“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及的这次“谈判”( )
    A、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目标 B、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共识 C、回应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D、避免了新的全面内战的爆发
  • 3、《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是这样写的:“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 为了民族, 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这一誓词最早应出现于(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时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后
  • 4、下面是20世纪 30年代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一幅宣传漫画。与该漫画相关的举措( )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有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C、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D、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 5、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通过的纲领中包含“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等内容。据此推知,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 6、近代中国的北京政府时期是一个新旧杂陈的时代,既充满了黑暗与绝望,也孕育着光明与希望。下列属于这一时代“光明与希望”的是( )

    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②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③ 新文化运动兴起         ④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这是中华民国发布的一枚纪念章,上面写有“鄂军政府” “起义纪念”等字样。该纪念章是为了纪念( )

    A、黄花岗起义 B、保路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 8、右为近代史上某一战争形势图,这一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这场战争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偷袭清朝运兵船,挑起了战争 B、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 C、战争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后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的战略要地
  • 9、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地理学著作,它以更多的篇幅介绍了各国的地理位置、 历史变迁、 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这部著作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
  • 10、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表格中, 其中没有这类问题的是( )
     

    论 据

    结 论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

    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

    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红楼梦》是清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清代文学蓬勃发展

    A、 B、 C、 D、
  • 11、某同学在学习《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时收集到了以下历史图片。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多民族政权并立 B、中国疆域的奠定 C、对外政策的转型 D、统治危机的初现
  • 12、有人这样描述某一时期的中国: “皇帝能够用从美洲运来的银条建一座宫殿,这些白银的运出都没有登记, 也未向西班牙国王缴税。 ”材料所说的“白银”最有可能( )
    A、随丝绸之路的开辟而带入 B、郑和下西洋时从非洲捎回 C、新航路开辟以后逐渐流入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运入
  • 13、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他(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内阁,分理庶务 C、创东厂,监视官民 D、兴廷议,鼓励讨论
  • 14、元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其边疆治理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处:设宣慰司等机构 B、②处:直属宣政院管理 C、③处:行行中书省制度 D、④处:设立台湾府经略
  • 15、程颢曾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他强调对“理”的探求要( )
    A、积极创新 B、摒弃欲望 C、知行合一 D、循序渐进
  • 16、北宋时,宋神宗曾忧心忡忡地说:“本朝……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在此所说的“二虏”指的是( )
    A、辽、 金 B、辽、 西夏 C、金、 元 D、西夏、 金
  • 17、丞相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特别是汉唐时期的丞相,往往位高而权重,权力特别大。这一情形在宋代得到改变,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二府三司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方针 C、派文官出任知州 D、将地方精兵收归中央
  • 18、有纪录片这样介绍中国古代某一医学典籍:“全书54卷,收药844种,由药图、 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增加了药物图谱,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物学著作的先例,这是由政府对本草所作的全面整理总结,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格局。”据此可知,该“医学典籍”是( )
    A、《唐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 19、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 实际上导致“土地、 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 )
    A、平定突厥后 B、安史之乱时 C、黄巢起义后 D、五代十国时
  • 20、刘宋时,政府为便于选官编撰《百家谱》2卷; 萧齐时,王俭掌管吏部,又把它扩充为《百家集谱》10卷; 萧梁时,徐勉又编撰《百家谱》20 卷,使官员任命与门第郡望相匹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官员的选拔( )
    A、完全受地方士族控制 B、将家世作为唯一标准 C、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D、有利于形成重学风气
上一页 719 720 721 722 7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