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著名学者柏杨认为,宋朝是一个开放的平民社会,社会出现了类似“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变化,社会经济和基层治理方面都有所放松。但元朝统一全国后,在社会治理上出现了“制度的反动”,不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逆转,能够支持此观点的有( )
①南北卷制度 ②诸色户计 ③四等人制 ④邻保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皆设置机构加强民族管理。对此图中①②③填写正确的是( )A、①四夷馆②鸿胪寺③理藩院 B、①四夷馆②大鸿胪③巡检司 C、①大鸿胪②鸿胪寺③宣政院 D、①鸿胪寺②大鸿胪③宣政院
-
3、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王在读过其著作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位思想家是( )A、商鞅 B、荀子 C、韩非 D、孟子
-
4、 2021年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兴隆洼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里曾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磨光玉器、碳化谷物、骨笛以及宗教相关的合葬墓,被誉为“华夏第一村”。这些考古发现不能佐证该遗址居民( )A、阶级分化出现 B、处于定居生活 C、精神生活发展 D、从事农耕生产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咖啡的传播时间轴(6世纪-18世纪)
参考上述时间轴,自选一个角度,题目自拟,结合相应的世界史内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勋章 大英政府陆军部寄给张全杭的信封
注:上图是一战结束后, 英国陆军部寄给张全杭一枚“战争勋章”。勋章为铜质,直径3.6、通长15.6厘米,正反面有不同图案,正面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头像:背面图像为一名手持短剑的骑马士兵,上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马蹄下有骷髅等图案,这些数字和图案表示一战的时长以及战场上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东北四省与台湾、澎湖群岛为已经失去五十年或十二年以上之领土,而能获得美英共同声明归还我国,而且承认朝鲜于战后独立自由,此皆为国民革命之主要目标与期望,而今竟能发表于三国共同声明之中,实为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也。”
声明正式公布后,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反响,当地多份报刊纷纷加印版面,刊登三巨头以及蒋宋夫妻的大幅照片,并发表《日本帝国之丧钟》的社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亦“为亚洲方兴未艾之强国”。
——摘自高素兰编《蒋中正总统档案事略稿本》等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的一个巨大进展就是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两个板块,一东一西,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陆上,体现了周边外交的立体感。中亚和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两个重点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首倡之地。在经贸合作领域, 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自建交起已增长100多倍。地区政策的形成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进展,表明在中国的思维方式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不再只聚焦于中国自身的利益诉求,而是以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制度化建设,不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
——摘编自方长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中“战争勋章”和“信封”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结合所学,写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国共同声明”的名称,并简述“空前未有之外交成功”的具体成果。从东方主战场的角度阐释时评赞扬“中国在对日作战之地位极为重要”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的必要性。结合所学,举例说明21世纪中国在这两个地区参与“制度化建设”的努力。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春秋时期以前,“天”主要指“天神”,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随后“天”逐渐转变为“自然、天道、天理”,“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古今文史,至今仍影响着后世言思。“天人合一”理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
——整理自陈伯海《“天人合一”——兼谈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到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城市贫困法》,使得济贫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开始进行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与《国民医疗保健法》,在1948年又颁布了《国民救济法》。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国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进》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 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并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用于传播病菌的媒介物。1952年3月14日,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防疫知识。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相继成立各地方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除害灭病,保家卫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编自郭荣浩、邓茜尹《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的三重考察》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阐明“天人合一”理念的内涵,并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这一理念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制度实质的角度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弊端。(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背景。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指出这一口号对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作用。 -
8、2023年10月,在摩洛哥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中集中讨论了“IMF份额”改革问题(“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最近一次对配额占比的大幅调整发生在2010年,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 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 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 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加快
-
9、列宁曾说:“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实行了多么急剧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对“新的”经济政策解读正确的有( )A、是国内战争赢得胜利的保证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较为全面
-
10、原本以商业公司身份起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全部基础。自不待言,这一结果只不过是对以下事实——随着英国国内工业革命的进展以及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上升,私营贸易商和非法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开始造成实际打击——的追认罢了。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对印度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 B、东印度公司依靠国家特权垄断了东西贸易 C、走私贸易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D、东印度公司的衰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
11、下图为古代世界某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下列项中对该帝国统治时期的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最高统治者苏丹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D、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成为东正教象征
-
12、下图是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宫外观设计和精美的内饰图,它于1766年建造,并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宫顶仿中国宫殿,宫内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该建筑( )A、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成果之一 B、是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尚的代表 C、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于世 D、体现了文化遗产遵循的保护原则
-
13、 1898年,康有为在向光绪帝上呈的一书中指出“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他的这一观点(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 B、主张效法美国进行政治改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 D、强调维新变法的历史必然性
-
14、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对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彻底废除了两千年来的人头税 C、确立赋税一概折银征收的方法 D、实行对南北方分开征税的方法
-
15、在孝文帝之前,北朝的郊祀活动多与北方民族所固有的民族宗教有密切关系,对天及自然神的崇拜具有突出的地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在洛阳近郊举行郊祀,废除了在西郊进行北族式的祭天礼仪。王夫之评价为: “弘(孝文帝)始亲政,作明堂,正祀典,……修舜禹周礼之礼……。”这反映了( )
①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②南北民族差异逐渐消除
③统治者重视政权的合法性 ④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6、 下表为1983—1990年美国各行业周薪统计情况(男/女。单位:美元),据此可推知美国( )
职业
1983年
1987年
1990年
行政管理者
530/339
647/416
740/484
服务工人
506/367
625/458
719/534
手工艺/维修
387/256
431/302
486/316
农、林、渔业
200/169
219/191
261/216
A、社区承担更多政府职能 B、社会公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C、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D、“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
17、 马克思说:“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真正赘瘤和不可活着的外衣的君主制已不复存在”。同时他认为,原本是大地主、农奴主以及贵族聚集的灯红酒绿的巴黎不见了,巴黎街道没有警察也没有杀人事件和抢劫盗窃了。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措施 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途径 C、探索国家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
18、 16世纪,英国某法案宜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该法案( )A、规定国王必须是天主教徒 B、确立“王权有限”原则 C、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强化了国王的权力
-
19、 考古学家在公元前186年罗马执政官波斯图米乌斯·阿尔比努斯负责修建的波斯图米亚大道的部分路段上发现了一块里程碑,上面的文字标明了该执政官的名字以及两个里程。据此可知( )A、罗马重视对道路系统的建设 B、罗马海外贸易路线四通八达 C、罗马帝国对行省的控制加强 D、国家权力掌握在执政官手中
-
20、 古代某一地区文明中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以下文明成果与该文明相符的是( )A、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通过结绳进行重要信息的交流与计数 D、当地特产植物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