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 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 1914年8月至 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 272个,资本达 117434500 元。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清末“新政”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有学者指出,“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体现“新的肉搏”的是( )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府院之争 D、东南互保
  • 3、有学者根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检索统计了“革命”和“维新”(含“改革”“改良”)的使用次数,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项中对各阶段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③-革命党二次革命的失败 D、④-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 4、1872年,李鸿章向清廷上奏:“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清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奏折,并于上海成立了(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上海机器织布局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开平煤矿
  • 5、《大清律例》规定:“凡化外来降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清政府认为,“化外人既来归附,即为王民”,也就是将“化外来降人”视同内地民人,因此适用大清律。鸦片战争后,这一律条成为一纸空文,主要是由于列强获得了( )
    A、协定关税 B、通商口岸传教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6、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思邈《千金方》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沈括《梦溪笔谈》 ④徐光启《农政全书》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 7、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清朝人口变化的因素有( )

    ①大量的土地得到开垦           ②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

    ③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④“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有学者如此描述清朝皇帝:“相对于明朝皇帝的儒学一统,清朝皇帝是拥有四个面孔的多面体。首先他是满族的首领,其次他又是汉族儒教意义上的皇帝,因声称手中握有元朝玉玺而成为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后来又成为藏传佛教的大施主。”这一描述体现了( )
    A、对官僚机构控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 C、文化政策的开放和多元 D、中国现代疆域版图的奠定
  • 9、《皇明祖训》为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典籍,其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守分勿动……朝廷即斩奸臣。”这一规定( )
    A、严禁大臣干预皇位继承事务 B、否定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C、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 D、旨在维护专制皇权的稳定性
  • 10、右图是元代海运路线图。该路线( )

    A、即为唐宋时期的“瓷路” B、表明元代对外贸易发达 C、说明元代有过短暂的对外开放 D、反映南北方的经济互动与交流
  • 11、《金史·兵志》记载,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茧,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一制度( )
    A、基本沿袭了唐宋的制度 B、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C、金国入主中原后被废除 D、担负着军事和生产等职能
  • 12、《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该职官是( )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转运使
  • 13、有学者认为,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表明,两税法( )
    A、允许不愿去服徭役的男子可以以庸代役 B、实现了从实物纳税到货币纳税的转变 C、反映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废除了以人丁为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
  • 14、下表为某一时期科举常设科目。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科举常设科目

    科目

    考察内容

    进士科

    时务策、帖经、杂文、诗赋

    明经科

    《礼记》、《春秋》、《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

    明法科

    律、令,朝廷刑法、试策

    明字科

    《说文》、《书林》,训诂知识和书法

    明算科

    《九章算术》、《周脾算经》、《孙子》等,考核术理

    诸史科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考察历史

    童子科(10岁以下)

    《孝经》、《论语》

    武科

    步射、马枪、马射、负重、语言、身材

    医科

    《本草经》、《伤寒论》

    制科

    随机考试,考试的时间及内容都由皇帝临时决定。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 15、2014年交河故城(位于今吐鲁番以西)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贞观年间,唐王朝曾在此设立( )
    A、渤海国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 16、六朝是指公元3 世纪初-6世纪末的 300 多年间,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六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建都,合称为“六朝”。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②孝文帝的改革

    ③大批北方人流亡南下 ④一年三熟的麦稻复种制普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7、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以上史料反映的是( )
    A、相地而衰征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摊丁入亩
  • 18、分封诸侯国是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以下诸侯国分布示意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 19、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项中,体现这一举措的是(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20、某处文化遗存被誉为“我国稻作农业起源考古的第一座里程碑”“重现了 7000年前的江南水乡”。该遗址是( )
    A、仰韶文化 B、良渚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上一页 712 713 714 715 7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