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龙山遗址出土的“蛋壳陶”。这两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间位置分别位于右图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③① D、④②
-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 自己的政治主张。——摘自《中外历史敢要(上)》学习聚焦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 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具体体现,并从战国时期的儒家、道 家、墨家、法家中分别举一代表人物说说他们的政治主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 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 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 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 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 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 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 入的 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 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但从明中 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 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三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 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 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 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 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比较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 -
4、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 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 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 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 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经过康熙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 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 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 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阐述这些方式 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中国边疆出现了与以往朝代不同的新挑战。 并概述清朝前期是如何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东北疆界的。 -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但关于 淝水之战的性质,学术界则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力主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的性质; 有人则以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应该是民族征服战争;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统一 战争的色彩,但本质上是一场民族入侵战争;还有人认为淝水之战具有兼并统一战争和民族入 侵战争的双重性质,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统一战争。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学术争论难以厘清扑朔迷离的历史,历史的真相具有模糊性 C、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因观点、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 D、历史诠释需要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
6、 根据《松江府志》记载:“(明朝中后期)乡村纺织,尤尚精致,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 计。”这反映了此时松江地区( )A、雇佣关系的普遍出现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家庭纺织业的商品化 D、纺织技术的重大改进
-
7、“龙场猛悟道,一反程朱理。格物即格心,孔学千古秘。颇重致良知,未解世危机。”其评价 针对的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李贽 C、顾炎武 D、黄宗羲
-
8、下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 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下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
9、 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执政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清明、富裕、 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 号,下列的盛世、治世与其出现的背景匹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10、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 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 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实行行省制度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1、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 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 B、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 C、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 D、日益普及的自然科学
-
12、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 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开始的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 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
1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 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武人干政 B、规范地方行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成就突出,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规定:“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采非 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依据材料可知唐朝两税 法( )
①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②扩大了收税对象 ③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④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6、 杜甫在《无家别》里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人,世乱各东西。……”“无 家别”创作的背景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潘之乱
-
17、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A、以考试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选官的权力由地方控制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
18、孝文帝通过改革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使“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 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下列有关孝文帝改革举措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迁都洛阳,推动了北方的统一 B、通婚姻,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融趋势 C、建立郡县,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D、实行均田制,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
-
19、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南朝时期,“(江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 期,(南方)陶瓷、制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较大进步。南方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A、①——西晋 B、②——东晋 C、③——北朝 D、④——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