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关于两汉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史记》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裁 B、《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蔡伦发明造纸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在中国古代到了朝代的后期经常会出现农民起义,下列农民起义排序正确的是( )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黄巢起义③黄巾起义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 3、下图是现代学者绘制的汉代经济政策示意图,该经济政策是( )

    A、“与民休息”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减轻赋税
  • 4、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下列汉朝哪个制度不是沿袭秦朝的( ) 
    A、郡国并行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 5、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 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认 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 ) 

    ①秦王刚愎自用 ②秦王不施仁政 ③秦朝赋役沉重 ④秦朝刑法严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下图是秦朝的疆域图,下列不能从这幅图中直接得出的是(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推行郡县制
  • 7、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这里的“社会转 型”是指( )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分裂走向统一 C、由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D、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 8、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下列关于商周社会经济说法错误的是 ( ) 
    A、商周时期处于中国的青铜时代 B、农业生产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C、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 D、当时的奴隶买卖比较普遍
  • 9、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中序号与文化遗址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山文化 B、②——仰韶文化 C、③——红山文化 D、④——河姆渡文化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 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 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 明代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单独的监察法规,体系严密,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处理特别严格,一是对皇帝不忠顺,二是贪污。

    ——摘编自梁山中《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立法及其积极意义》等

    材料二  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 法律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 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 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 10 个方面。

    ——摘编自李海龙《试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1)、 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 11、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对货币主权治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材料二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 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三 1948年12 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宋元时期纸币盛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货币政策。 
  • 12、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
    A、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 13、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 25 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68—1314)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 15、1939 年 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 16、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 ( )

    A、崇尚佛教文化 B、借鉴汉族制度 C、民族矛盾尖锐 D、推行蕃汉分治
  • 17、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 18、下图是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由此可推知美国 (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 19、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0、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上一页 709 710 711 712 7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