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 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1978年12月)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全会”的名称。结合所学,选择改革或开放任一角度,阐述“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如何实践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
2、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分,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
3、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
4、 中共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上述外交成果
出现主要得益于外交方针政策的新调整。这一“新调整”是( )
A、推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D、首倡“求同存异”方针 -
6、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下列各项属于“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投机资本家趁政府收购粮棉之机,大量囤积粮食、棉纱、棉布和煤炭,引发又一次全国性涨价高潮。国民党特务叫嚣: “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针对这一状况,人民政府( )A、采取强力措施取缔投机活动 B、开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利用市场规律促使物价下跌 D、推动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
8、 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 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 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
-
9、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示意图。下列各项记述中,与此战役直接相关的是( )A、“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 B、“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 C、“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 D、“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
-
10、 歌曲是时代的声音。如图中的革命歌曲最有可能诞生于( )
山歌越唱越开怀。(刘文收集)
山歌越唱越开怀呀。
东山唱到西山来。
大别山里闹革命。
工农群众都起来,
打倒豪柛和地主。
工费政权建起来。
英雄好汉当红军呀。
红旗滚滚过山来。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1、 一位战士在家信中提及“现南昌(江西省城)已克复,三、二日后,我将到江西省城去了!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我也由湖南,湖北,江西,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家信背面绘制了进军线路简略图,地图旁边用小字标注:“南昌文物‘滕王阁’被军阀所毁,实在可惜!”由此可知,家书所写之时( )A、南昌起义军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B、国民革命军开展北伐,推至长江流域 C、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中国军队取胜 D、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
-
12、 1929年,某次会议形成重要决议,规定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明确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指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该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
13、 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党的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 )A、使中国革命有了符合国情的目标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14、 传统中国存在摈弃于四民之外的“贱民”阶层,如闽粤之蛋户、绍兴之堕民等。1912年,福建蛋民发起请愿活动,提出“临时中央政府组织法亦有人民一律平等之规定,其不能独外于蛋族也明矣”。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解决了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传播了民主平等理念
-
15、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曾记述:“这次占领北京的主要特点,是军队大肆进行抢劫,皇宫也遭到了抢劫……我们听到一些传闻,说俄国军官在这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于他国军官。”该记述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16、 1856年5月2日,美国公使伯驾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引述中美《望厦条约》第34款“至各口情形不一……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要求修约。与此同时,英国公使包令也援引《望厦条约》要求修约。据此可知( )A、英国利用片面最惠国待遇加紧对中国侵略 B、修约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C、中国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严重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17、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人口统计。从如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
A、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B、历代政府对人口数量把握精准 C、宋朝中国实际人口估数破亿 D、17世纪以来统计数据基本真实 -
18、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 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
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
19、 康熙为人谨慎,在某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他曾叮嘱臣下“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也向臣下保证“所批朱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这项制度( )A、使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B、使皇帝开始直接领导具体职能部门 C、意在配合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D、不经其他中转收发,杜绝宦官专权
-
20、 俄罗斯海参崴市某博物馆藏有发现于今俄罗斯特林地区的石碑两块,名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碑文记录了奴儿干都司建立和当时官员亦失哈两次巡视该地的史实。该石碑可以佐证( )A、中俄之间已经没有领土的纠纷 B、清朝在东北边疆设都司和卫所 C、明朝在黑龙江流域拥有管辖权 D、库页岛在法律上属于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