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唐代秘书省从事藏书活动。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来华留学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就任从三品高官阶的秘书监,并在晚年荐举另一位日本学者藤原清河继任秘书监一职。这可以佐证唐朝( )A、科举选官方式的式微 B、鼓励对外输出中华文化 C、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 D、积极吸收域外优秀文化
-
2、西汉政府在向西域派驻以都护为首的特设机构的同时,还册封西域诸国的君长和部落首领。同时,都护和戊己校尉等地方高级官僚拥有传召、奖黜,甚至逮捕诛杀胡人君长的权力。这反映了西汉( )A、地方实力得到强化 B、边疆治理恩威并施 C、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D、中原制度对外传播
-
3、《竹书纪年》记载:“帝乙(纣之父)处殷。二年,周人伐商。”小臣艅犀尊上的铭文记载,帝乙十五年曾征伐夷方。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外服方国出现了叛离行为 B、分封制加剧统治集团矛盾 C、周武王伐商得到方国响应 D、商代后期宗法制趋于解体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比于丝绸和青花瓷,茶叶进入西方的时间较晚,它的全球流动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16世纪开始的欧亚、美洲和非洲间物产大流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茶从开始的贵族饮品,逐渐服务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
——根据宋念申《发现东亚》整理
材料二
埃菲尔铁塔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之际落成,其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展示法国的工程学知识,象征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也体现了人类对技术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大本钟是英国国会大厦的报时钟,1859年完工时是世界上最大、最准确的四面报时钟,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钟声。大本钟钟楼被视为伦敦的象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茶从贵族饮品到大众化商品的原因。概述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参考材料一、二,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18和19世纪相关史实,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5、下图是1979—1982年美元增值情况(以1978年年底为100)折线图,图中各条线段为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读图可知( )A、国际货币储备的多元格局已经形成 B、固定汇率制度已经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 C、西方国家构建各自为政的货币集团 D、美元失去国际贸易结算主要货币的地位
-
6、有学者认为《1870年枢密院令》是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读下表可知,其依据是( )
1855年枢密院令
设立皇家文官委员会,负责对申请文职的候选人进行考核。各部主管仍有权录用任何人,文官委员会能起的作用,就是把最不合格的人淘汰掉。
1870年枢密院令
一切有志于文官工作的人,不分出身,不论贫富,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由皇家文官委员会主持,考试合格者由该委员会向各部推荐后方得录用。
A、确立了文官委员会 B、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C、实现了公开竞争录用 D、对候选人进行考核 -
7、下图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于是农耕和畜牧业产生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区是大麦、小麦、葡萄、橄榄的原产地 B、②地区居民最早驯化了山羊、绵羊、猪等家畜 C、③处的命运由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 D、④地区形成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
8、下表是1820—2011年中国人口及城市化率略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20
37377
2350
6.3
1893
33677
2668
7.9
1949
54167
5765
10.6
1960
66207
13075.88
19.75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A、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前 B、新中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而加快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
9、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下图反映的会议( )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③确立新中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 ④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宋儒的政治品格不再纠结于驯服君主,转而致力于涵养君子和治理家族,孔子的制法终于找到新方向:不是给帝王制造符命谶纬,而是给民间制定乡规民约、族谱家法。”下列项对此观点解读最准确是( )A、君主是复兴儒学的主要动力 B、乡约经政府推广与法律合流 C、宋代儒学士人注重基层教化 D、乡约的约束对象不再是君主
-
1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下列史实填充正确的是( )A、①尚书台 ②刺史 ③四夷馆 B、①大鸿胪 ②内阁 ③军机处 C、①内阁 ②军机处 ③都护府 D、①尚书台 ②内阁 ③军机处
-
12、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同时中华文明也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不仅农业有长足进步,手工业也令人刮目相看,纺织业尤其如此。农民家庭手工纺织业,多半生产麻布、葛布、绢帛,产品部分自给;一些城市的手工作坊,从事大规模生产,制作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汉朝向西域扩展是与匈奴对抗的直接后果。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目的都是为了“断匈奴右臂”。然而,张骞出使西域,更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从汉武帝开始对河西作系统的经营,先是军事开拓,后是屯田开垦,把屯垦与成守合二为一。汉朝经营的地域向西至敦煌以西、葱岭一带。著名的“河西四那”中的其中三郡就是这样发展而成的。
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去的丝绸,对于中亚诸国的首领们而言,拥有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对于罗马帝国而言,丝绸是一种奢侈的衣料,为了进口这些物品给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材料二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其始入华年代不详,据称在西汉哀帝时。东汉佛教已有一定的传播,当时就曾有帝王遣使至西域求佛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传播渐广,后秦有僧侣西行至天竺取经,历时十余年,由海道归至东晋。此后又有不少人西行取经。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成为与印度并峙的世界佛学中心,一方面仍从印度输入理论,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各国“求法”的目标。
——改编自张帆《中华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创办的主要企业一览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创办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年创办
金陵机器居
1865年创办
开平矿务局
1878年创办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创办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2年创办
天津机器局
1867年创办
汉阳铁厂
1890年创办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卷)》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繁盛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东晋、唐朝时“西行至天竺取经”的两位名僧,并概述隋唐时期中国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史事,并从背景和作用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
13、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是古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两对基本矛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最后消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当年,就在国家治理方面,废除了自西周以来实行了八百年的分封诸侯的制度,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适应新兴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需要而在战国时期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秦始皇把这一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在传统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我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权力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既涉及到权力的支配与分配问题,也与中央集权体制下皇权的稳定与巩固关系密切。如果仅从制度层面去观照里权与相权的关系,两者基本上是互为合作的关系。不管是所谓秦汉时期的“独相”,唐宋时期的“群相”,还是明清时期的“兼相”,它们都是因为要配合皇权才得以设立的。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相权的权力规模和施政风格各有不同,但都能在特定的制度体系中起到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作用。
——整编自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商鞅变法的内容为视角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在战国时期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依据,并写出“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的“三个主要环节”。(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唐朝时出现“群相”局面的史实,并指出明清时期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兼相”制度及它们共同的职能。 -
14、 有学者指出:“1901年的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进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条约内容的是( )A、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须与对方商定 B、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界” C、允许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厂和制造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
-
15、“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总以奔竞躁进的姿态,以发号施令、急赏急罚的方式,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不顾各种矛盾的客观实际而取得成功,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一言论评价的是晚清时期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新政运动 C、百日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
-
16、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邓世昌英勇牺牲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7、 鸦片战争后,一位担任福建布政史的官员曾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为此,这位官员在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同时,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写了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此著作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寰志略》
-
18、美国外交官顾盛曾提出“按照欧美奉行的国际法,每一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部应服从该国的法律”,但在与回教国家的交往中,则采用了一个不同的原则,即“信奉基督教的外国人不受当地官员的管辖,他只服从本国政府所派公使或其他官员的管辖”,并规定美国在华侨民“应当适用”这一原则。与美国这一“规定”相关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五口通商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19、 明清之际,有思想家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为此,他认为在合理的国家制度中,应该抑君扬臣,士大夫之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据此推知,该思想家最有可能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20、一个又一个历史元素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秦、晋、宋、清)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十三行 ”
改土归流
《四库全书》
②
永嘉南渡
淝水之战
《禹贡地域图》
③
稻麦复种
绍兴和议
“程朱理学
④
乡里制度
直道驰道
“张楚”政权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