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表、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
——《十问未来之中国》,刊载于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367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 材料一的作者生活在哪一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2)、写出材料二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的具体“目标”和“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
2、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火花内容,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2)、说明材料二中“黄金时代”的具体时间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因素有哪些? -
3、 “这是全世界瞩目的时刻,是100多年来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日夜企盼的时刻,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时刻”的到来成功实践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构想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带一路”倡议
-
4、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 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 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
5、 1954年9月20日, “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这次大会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6、 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西柏坡 B、瑞金 C、遵义 D、延安
-
7、 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农村生产力提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红色政权的建立 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
8、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
9、 民国初年,婚礼礼堂正中一般高悬五色旗;迎娶时,既有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的花马车,也有车内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婚礼之后,一般要摄影留念。这表明( )A、时代变迁冲击旧式婚俗 B、传统婚俗礼仪被民众抛弃 C、政府主导婚礼习俗变迁 D、西式婚礼受到民众的追捧
-
10、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B、实现了社会转型的目标 C、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
11、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以下属于这一政治运动理论依据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1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横线上应填入的内容是( )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____
A、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
1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都护府
-
14、 1127年,金攻占河北、河东地区后,“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这说明金朝( )A、沿用了南北面官制 B、保留女真民族特色 C、实行因俗而治政策 D、照搬汉族典章制度
-
15、 “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 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 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 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
16、 宋代之前,无地农民依附于门阀世族,世代都为主家奴婢。入宋以后,无地农民通常“明立要契”,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割完毕后可自由退佃。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市民阶层兴起 C、契约缔结程序严格 D、奴婢制度根除
-
17、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上于是约法省禁,什五而税一” C、“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
-
18、“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19、 南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流域、江西鄱阳湖流域、湖南洞庭湖流域和浙江东部的会稽地区,成为著名的产粮区。这表明( )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D、江南农业发展鼎盛
-
20、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以下对该史料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描述的是“贞观之治”的局面 B、源自于施政方针的重大调整 C、得益于“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D、汉武帝的建树为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