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康乾盛世时期,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举措中属于康熙在位时采取的是( )

    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②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封赐“班禅额尔德尼”尊号④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2、 明清时期,在新兴市镇间穿梭如织的人群中,有来自外地、结帮成群的商客,如浙东的宁绍商和龙游商:有与苏、松同省的微州商、东南的闽商、南方的粤商;西面的江右商和北方的山陕商、鲁豫商等等。这反映出明消时期一些地区( )
    A、商人群体的出现 B、全国贸易网络形成 C、工商业市镇兴起 D、自由雇佣劳动普遍
  • 3、 作为蒙古族肇始之地的草原地区,元朝虽基本上保存了原有的统治方式和职官,但也做了重大的改革,先后设置和林(宁)宜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宁)等处都元帅府,后又改和林(宁)等处行中书省,成为元朝十大行省之一。元朝在和林(宁)等处设立的行省是(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甘肃行省 D、陕西行省
  • 4、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此农作物( )
    A、随丝绸之路的开辟而引进 B、郑和下西洋时从非洲带回 C、新航路开辟之后逐渐传入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带入
  • 5、元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比宋代更高,是当时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并设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镇的陶瓷生产。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制造于元代景德镇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 6、下边为北宋、唐、元、明、清五个朝代平均每年取士人数数轴比较图。这一现象反映了北宋( )

    A、权力分割过细 B、大力提倡文治 C、官僚机构腐败 D、行政效率低下
  • 7、《宋史·职官志》载:“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促上供及郡县之费,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藏民痪,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负责宋朝地方“财赋”、“稽考帐籍”的主要机构是( )
    A、转运司 B、枢密院 C、三司使 D、州通判
  • 8、“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此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初同姓诸侯王的分立态势 B、西晋之后南北政权的对峙格局 C、唐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的现状 D、唐朝灭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9、《资治通鉴》记述曰:“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促)丿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各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在这一背景下实行的赋税制度是(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 10、唐太宗曾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济,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库”。据此,隋朝短命而亡深刻教训是( )
    A、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B、赋繁役重激化矛盾 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 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 11、史载:“至于(刘宋)元嘉末……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入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D、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 1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时说:“任职资格取决于中正品,而中正品又取决于门第之高下,然则‘选贤任能’的官僚政治标准,已被特殊的身份标准大大扭曲了”;“形式上中正品的评定应以‘十德’为准,可实际上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这反映了这一“选官制度” ( )
    A、将选官之权放给了地方 B、评定人才唯一标准是家世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 13、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撰写“颁奖词”这一教学环节。有学生这样写到:“原是游牧民族的一介莽夫,率族南下以求生存;原是草原羊群的所在,率军征战四方。他以一族之力取得北方统一,却兵败草木淝水之滨。”该“颁奖词”中所说的“他”率领的“游牧民族”是( )
    A、匈奴族 B、氐族 C、鲜卑族 D、羌族
  • 14、 20世纪70、80年代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后汉书·蔡伦传》则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此推断( )
    A、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B、纸在西汉已经广泛使用 C、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D、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 15、汉武帝时,“令远方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之诸宦,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即买之”。推行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 )
    A、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B、打击地方豪强游侠 C、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D、控制工商业者活动
  • 16、 有学者对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四家学派的若干思想进行了整理(见下表)。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写( )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积极

    同情宗法

    反对宗法

    放弃宗法

    ①贵族观点

    ②平民观点

    ③君主观点

    消极

    放弃一切制度

    ④个人观点

    A、儒、墨、法、道 B、法、道、儒、墨 C、墨、儒、法、道 D、儒、道、墨、法
  • 17、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称霸一方的诸侯越来越多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D、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
  • 18、 《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下列遗址或文物可以印证该记述的是( )
    A、襄汾陶寺遗址 B、偃师二里头遗址 C、何尊及其铭文 D、刻有文字的甲骨
  • 19、 有学者认为,正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除了这两个主要的发源地之外,还有许多文明的遗存散布干各地。这些文明以中原华夏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驱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这表明,在中华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 )
    A、不同文化并驾齐驱 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 20、下边为杭州亚运会火炬图(局部),名谓“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的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其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 )

      

    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良渚文化
上一页 704 705 706 707 7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