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A、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
2、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A、地方政府职权扩大 B、政治统一初步巩固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
3、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事保厥家”乃其职责,职位世代沿袭,事事听命于家主。然至春秋时期,家臣可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逐渐发展成“执国命”的“陪臣”,且家臣屡叛其主,出现“大夫专诸侯”、“家臣专大夫”的现象。这一变化( )A、促使诸侯争霸向兼并战争转变 B、体现出宗法分封秩序遭到破坏 C、有效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表明贵族内部未形成严密等级
-
4、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B、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 D、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说明:《自作自受》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其他西方人士,正用套在脖子上名为“经济封锁”的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
图二 说明:2013年,习近平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发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观察两幅图片和说明,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想要建设任何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社会和政治结构,必须首先要完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开创了19世纪的历史的人,正是那些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之人……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浪潮,让人类具有新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解放了的思想投射在科学上的结果。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等《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三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然而,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随着“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逐渐形成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简述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的人们如何“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指出带来“解放了的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人阶级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请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列举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为“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努力。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 “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 “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 “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 “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 ……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西汉政府对“西北区域”采取“去边疆化”的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有节制的扩张”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政府坚持“内政优先”在西藏地区的做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太祖即位之初“一以黄册为准”的目的,并简述张居正应对材料三中所示困境的举措。 -
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由于国家日益壮大,而钱财也积累了很多,亚里斯特底斯就劝告人民,抛弃家园,入居城市,务以取得领导权为目的。告诉他们说,人人都会有饭吃,有的人服兵役,有的人当守卫军,有的人从事公社事情,这样他们就可以保持领导地位。”这主要折射出雅典( )A、城邦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 B、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 C、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的手中 D、注重公民本位实行民主政治
-
9、如图所示为清朝前期形成的一种票据。这种票据( )A、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B、体现传统借贷关系 C、由当铺签发并负责兑现 D、需本人持有但不得挂失
-
10、某一历史时期被学者描绘为西方世界“复合型相互依赖”的发展时期。该时期国际政治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美苏对抗的新形势。为了应对前苏联,美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并以多元化原则为基础制订了体现美国利益的规则,并建立了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这个时期(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美国主导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C、金融市场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 D、电子商务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11、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14年大量发行刻有自己无冕头像和谷穗图案的第纳里银币(如下图),歌颂在其统治下罗马帝国五谷丰登,农业兴旺。当时的罗马( )A、主要种植葡萄和马铃薯 B、元首实际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 C、是首个地跨欧亚的帝国 D、政权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
12、中共中央在某次会议中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
13、如图所示为根据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整理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总人口的估计数(部分),相较而言,1645年—1852年间中国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高产作物传入 B、疆域不断扩大 C、外来人口增多 D、赋税制度变革
-
14、历代政治管理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乡里制度、上计制、尚书台
②
州县二级制、大索貌阅、政事堂
③
夏小正、小行人、“铸刑书”
④
六科、提都四夷馆、户帖制度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均出现了农业危机。1875—1880年间,英国恶劣的天气直接打击了种植业,导致农民歉收,谷物质量低劣。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成为世界农产品供给的新来源地,在廉价农产品冲击下,许多英国农民因破产而离开土地去城镇或者海外发展。在英国国内,各种税收使农民不堪重负。1854年通过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使得美国至伦敦的运货税额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25—1934年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的比重降到了3.19%。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19世纪80年代中期为64%,到1910年,已经达到79.66%。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常伟、王馨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问题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针往往通过西藏地方政权来贯彻,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1717年准噶尔部突袭拉萨,虽然最终被清军击败,但其势力始终威胁西藏。西藏地方政权内部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雍正皇帝因此决定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1791年廓尔喀入侵西藏,驻藏大臣一方面向清廷奏呈战争情况,另一方面协调西藏地方与进剿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又协助制定《藏内善后章程》(经清王朝批准后颁布实施),并劝导西藏地方政权减免赋税,请求中央王朝赈恤。当西藏发生疫情时,驻藏大臣又下令建房安置,捐款购买药品等安抚民众。此外,驻藏大臣还协同达赖喇嘛等处理一般事务,并经常协调西藏地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议部署。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背景及其职责,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新中国治理西藏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进行地方治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
17、如表为1888—1894年中国铁路建设简况。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路名
起讫段
建成年
里程(千米)
唐津铁路
唐山—天津
1888
130
台湾铁路
基隆—新竹
1893
99
关东铁路
唐山—中后所(辽宁)
1894
218
A、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B、是日本强化殖民侵略的手段 C、触发了辛亥革命运动 D、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结果 -
18、如表为1976—1989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变化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苏联( )
时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1986—1989年
增长率
4.3%
3.2%
2.7%
A、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B、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 C、国民经济持续衰退 D、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 -
19、如图为法国大革命前的漫画,画中贵族和神职人员像猴子一样被驱赶到树上。由此可知,该漫画( )A、突出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B、反映了大革命的彻底性 C、体现了革命基础的广泛性 D、揭示了革命的反封建性
-
20、“黑三角贸易”大约经历了4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后才算正式终止。“黑三角贸易”主要发生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