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从 2018年的突破1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突破2 万亿元,进入快速发展期;2022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 14.7%,连续 14 年居全球首位。这种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多极化格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优势凸显 C、区域集团化增强我国竞争实力 D、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
  • 2、20 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建成了大批工业基地,成昆、湘黔铁路和沿线工业群使大小凉山、乌蒙山脉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实现了“飞跃五十年”的进步。这种局面的形成( )
    A、受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 B、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 C、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基于和平发展的考虑
  • 3、1950年底,国家财政赤字由原概算的 18.7%减少为 4.4%;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超过支出,达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这种变化得益于( )
    A、集中统一管理财经的措施 B、土地改革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 C、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 D、“一边倒”政策下获得苏联援助
  • 4、1942年,法国海军中尉乔治·乌尔曼进入边区,他以亲眼所见证实,“政府本着真正的民主精神”“并为未来的大众代表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评价最有可能基于( )
    A、反“扫荡”斗争胜利 B、大生产运动开展 C、“三三制”原则落实 D、《论持久战》发表
  • 5、1904 年9月,秋瑾在日本创办了《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之名,发表了《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传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这反映了( )
    A、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B、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学转型 C、民主革命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清末新政促成了男女平等
  • 6、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民“将洼地挖深,泥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蚕矢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这反映了当地( )
    A、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小农经济形态逐渐瓦解 C、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D、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 7、中山府(河北定州),元代时属真定路,至正八年(1348年)立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的《重建礼拜寺碑记》称:“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朝夕亦不废礼。但府第之兑隅,有古刹寺一座。堂宇止三间,名为礼拜寺,乃教众朝夕拜天、祝延圣寿之所。”由此可以说明,当时( )
    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革 B、地方政府重视宗教保护 C、政策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D、中外交流影响民族构成
  • 8、北宋《吕氏乡约》(图2)制定了四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朱熹的《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是完善“礼俗相交”一条。这体现了( )

    A、儒学逐渐地向基层渗透 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理学成为宋代官方哲学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9、西周春秋时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战国以后形成“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局面( )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 B、使得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C、有利于构建中央集权体制 D、使工商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10、图1所示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四台遗址第五组遗存中的尖圜底罐,距今6800—6400年,目前国内已知的尖圜底罐仅此一件,但其与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卡林加河口、叶尼塞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口圜底罐器形、纹饰、制法十分相似。据此推断( )

    A、新石器时代陶器零星出现 B、人类文明起源具有单一性 C、此地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D、当时可能存在跨区域交流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 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的工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1751——1780 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 年为2.5 万人;1781—1790 年,上升到每10年7.8 万人。城市人口剧增,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单位:%)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摘编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发展”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也有别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初期的政党分赃制。其主要是指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无过失不能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把工作成绩同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联系起来;西方的文官按地位分为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两类,按职业又分为行政级、办事级、助理办事级、专业和科学技术级,以及勤杂人员级等多级,级中有层,层中有类,名目繁多,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同时为了使政府工作不因内阁更迭而中断,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

    ———摘编自姚文仓《西方文官制度简论》

    材料二 清末文官选拔制度是在模仿西方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堂选官制度为核心的体系和内容。早在科举未完全停废前,学堂选官制度已开始存在,即使科举立停后,捐纳、贡生、荫生等传统选官制度依然存在。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继承了传统科举制的亮点,那就是科举的“论才”功能与学堂教育功能合二为一。 同时,清末学堂选官制度也在各方面对科举选官的困境做出了修正。1905 年停止科举后,学堂选官虽在形式上与科举考试相同,即均以试法取士,并给予相应出身,而且清廷自身也承认学堂奖励出身与科举无异。但是,学堂选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注重经史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选官制度的演变,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成”,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 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2003 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2009 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 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 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 到 2016 年 1 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 16.9 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 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 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81 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 世纪是整个旧大陆被庞大的商业网络联结为一个前现代世界体系的时期。 这一体系由七个地方性商业区域构成,包括西欧、地中海、欧亚大草原、埃及—红海、中东波斯湾等,它们相互交叠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一体系包括一些力量相对平衡的参加者,虽然没有唯一的参加者统治整个世界体系,但元代同时维持着陆路和海路的对外沟通,这对于一个完整的前现代世界商业圈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美]阿布·卢迦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 至 1350年代的世界体系》材料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前现代世界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 15、下图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大国军备竞赛是美苏之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两个平行市场”反映了美苏经济冷战的排他性 C、冷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主宰者 D、“一超多强”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16、1973 年 10 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全球石油交易必须以美元结算。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这一变化( )
    A、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 C、说明美元仍旧处于强势地位 D、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维系
  • 17、某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历史小论文,并设计了如表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B、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 C、民主化与法制化趋势 D、社区组织形成与发展
  • 18、由下表信息可知,19世纪末世界航运业( )

    1870—1900 年世界船舶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 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 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A、有力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交通工具现代化趋势加强 C、反映出造船业成为重工业核心产业 D、出现船舶制造的垄断组织
  • 19、维也纳会议规定:当国界是山脉时,应该以山脊的分水线为边界线。河流、湖泊和桥梁做国界时,也是以划线的方式明确区分,以避免可能的领土纠纷。现在世界各国的国界线也大致遵循了维也纳会议的规定。这表明,维也纳会议( )
    A、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 B、推动了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C、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 D、为国界线划分确立国际规范
  • 20、“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民法为其法律制度的核心,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官审判案件必须援引制定法,不能以判例作为依据,从而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以禁止法官的‘造法’行为,故有‘法官是制定法仆从’一说。”下列法律文件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法国民法典》 B、《权利法案》 C、“1787 年联邦宪法” D、《大宪章》
上一页 683 684 685 686 6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