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世界“和平”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发挥大国责任维护世界和平 B、各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首要任务 D、大国强权政治加剧世界局势动荡
-
2、有学者指出:“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落后、农业占主导、文盲占多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而濒于崩溃的俄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各领域都实现工业化、文化普及和科技发达的强大国家。”该学者描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的顺利推行 B、斯大林模式的贯彻落实 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D、西方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
3、拉美植物学家卡尔达斯(1768—1816年)曾说,他所有研究的目的都是为自己国家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一个美洲模式”,他坚信拉丁美洲摆脱欧洲的政治枷锁的同时,还需要去除对欧洲的科学依附。这一言论折射出当时拉丁美洲( )A、实现了科学思想领域的大联合 B、文化的混合性特点 C、科学启蒙与政治独立的一致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
4、19世纪末,美国自行车骑手发起了“公路改善运动”。20世纪初,汽车制造商、钢铁、石油产业等成为公路游说团体的主力。到20年代,美国公路里程几乎增加了90%。这反映出( )A、工业化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C、进步力量主导时代发展方向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5、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宫廷男女服饰都以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同时期伦敦的贵妇人则把中国丝绸服装视为时髦。18世纪以来,中国的丝绸披肩风靡欧洲,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欧洲的进口量高达8万多条。这主要源于( )A、国际贸易的扩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理性主义的传播 D、封建君主的喜好
-
6、11世纪时,法国的城市仍然处于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13世纪以来,法国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向国王缴纳赋税。这一现象( )A、促进了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B、推动了庄园经济的成长 C、使法国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D、加剧了法国的割据局面
-
7、在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如图)。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的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奇特的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这体现出波斯帝国( )A、促进了不同地域文明的融合 B、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 C、建立了复杂的国家管理系统 D、扩大了希腊化的文明区
-
8、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水利建设问题的指示》,决定“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只搞续建工程和配套工程,不搞新建工程”,规定“每年冬春用于水利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必须切实遵守中央‘三三制’或者‘四一制’的规定,即在冬季的一百天中,用于水利和农村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只能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绝对不准超过”。中央的主要意图是( )A、克服国家经济困难 B、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C、确保大型工业发展 D、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
9、全民族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撰写挽联、唁电、祭文、悼词等数量最多的时期。此时期他悼念的英烈可分为四类:一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爱国群体;二是牺牲的共产党员;三是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政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四是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国际友人。这( )A、凝聚了抗战力量 B、体现了战争的持久性 C、扭转了社会舆论 D、消除了党派间的矛盾
-
10、如图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B、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预备立宪实为维护专制统治 D、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
-
11、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商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官督商办企业成为富国之计,“到甲午战争之前,民用企业总数已达40个”。但当时商务事宜由于处于草创阶段而罅隙多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工商体系与制度千疮百孔,如民用企业不脱官府的腐朽习气,政府对民间商务设置多种限制,甚至与民争利等。这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加速近代中国的转型步伐 B、抑商政策传统仍有深刻的制度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畸形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渊源
-
12、在《三国演义》、《牡丹亭》、“三言二拍”等这些小说面前,不仅台阁体诗、茶陵诗派、唐宋派散文早已黯淡无光,即便是公安派这种富于革新气息的文学流派亦相形见绌。这反映出明代( )A、社会阶层变动影响文学创作 B、高雅和世俗文化无法共存 C、世俗文化开始成为时代主流 D、文化专制主义束缚革新意识
-
13、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南抵黄河北岸,西控太行要道,形成控南扼西态势。湖广行省据有岭南广西部分地区,河南江北行省包括淮河,陕西行省将秦岭及以南的汉中地区纳入。同时,行省治所设置在本省偏北狭小地区,形成南大北小格局,行省对自己北侧地区的控制力度小、掌控的关隘少。上述举措意在( )A、扩大行省管理范围 B、加强地方行政权力 C、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D、减少国家财政开支
-
14、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 B、政权更迭频繁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民族交流交融
-
15、下表,西汉建立之初部分功臣的原籍、出身情况
姓名
官爵
原籍
出身或原职业
萧何
丞相 酂侯
沛、丰
沛县主吏掾
曹参
相国 平阳侯
沛
沛县狱掾
张敖
赵王 宣平侯
大梁
贵族张耳之子
樊哙
舞阳侯
沛
以屠狗为事
郦商
曲周景侯
高阳
家贫落魄
据表可知,西汉初期( )
A、统治阶层结构重组 B、封侯拜相深受地域影响 C、贵族政治得到延续 D、选官注重基层治理经验 -
16、《诗经•商颂》中记载:“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阿衡:王的监护官),而西周成王时也出现了“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的现象(师、保均为周官,掌西周军政大权;尹:治理)。材料表明商周时期( )A、形成了王与诸臣共治天下局面 B、最高统治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 C、治国实践孕育着中央集权思想 D、权力的分配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多集中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上。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分为两派。其中一派认为,清政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并没有起到自卫和阻挡资本主义冲击的作用。也有学者的观点恰好相反,认为闭关锁国政策虽具有保守性,但在客观上的确起了抵抗外来侵略和自我防卫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此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有些学者提出了“机会”说,认为清朝在18世纪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失掉了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由此拉开了与西方世界的距离。
进入21世纪后,史学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有的学者认为“近三个世纪的大清帝国史,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与此同时,帝国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且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个半殖民地、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
——摘编自梁俊艳《全球视野下康乾盛世研究学术史回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监察体系中一般存在御史监察和谏官言谦两个系统,两者皆出于权力制约的目的而产生。相较而言,前者是君主的耳目,重在制约臣下,地位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对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多是制约君主,地位低一些。这二者在先秦时期就已并存。秦汉时期重御史监察而轻谏官言议,谏官的设置具有任意性且很不固定。汉代谏官的职位及数量仍不固定,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等多兼职行使谏议职权。东汉时期,谏官相对固定下来,归属侍中寺。魏香时期侍中寺改为门下省,掌管封驳、奏事和谏诤。
——摘编自赵晓耕、刘盈辛《中国传统御史监察制度的反思》
材料二明代在前代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在中央以都察院为核心机构,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监各道”,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退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以都察院为核心的监察机构,自设立之初,就明确定为天子“耳目之司”,专司风宪,负责侦缉臣下奸邪,“宣上德,达下情”,以广天子聪明之德。明代中叶之后,监察体系弊端丛生,握有监察大权的御史不断卷入政治争斗之中,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背离了选用御史的初衷,极大损害了监察系统的权威,也使明代官僚体系逐渐失去了有效监督、自我净化的能力,最终滑向衰亡腐朽的深渊。
——摘编自刘祥学《从御史选用制度的演化看明代政治走向》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至魏晋时期谏官言谏的发展趋势。(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
20、材料
以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为标志,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前后延续时间长达 2300多年的历史。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制度、文官制度以及具体的行政、司法、监察和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备严密可以说是相应历史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这些围绕君主制建立的各项制度拱卫着中国的君主制,虽然他们之间有矛盾,但利益却是一体的。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中央对全国农民实现控制严密,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使民众失去流动的可能。——摘编自杨鸿年《中国政制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