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宣称: “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的命令,他们都执行;凡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然而,直到公元前4世纪,帝国的官方文书,仍需要以帝国境内多种文字发布。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官方文书适用范围广泛 C、中央集权程度有限 D、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引发全国范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一事件(   )
    A、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B、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 C、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3、《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六科执掌,“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执奏封还”。《明内廷规制考》指出,对于皇帝的“传奉”诏旨,无论朱字或墨字“传帖”,承受官衙,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据此可知,明代的“执奏”( )
    A、促使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有利于提升专制皇权统治效能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4、如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表中现象在唐代出现的原因(   )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族

    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

    非郡姓

    科举

    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其他

    5

    71

    20

    69

    5

    9

    ①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②寒门小族被排挤打压

    ③门阀士族控制了人事权    ④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 6、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的《庄园图》(见下图)画面上群山环抱,庄园里面有走廊、房间、坞壁。厩栅中养着马、猪、羊等家畜,还有牛耕、采桑、沤麻、养鱼、狩猎、酿造等景象。由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

    A、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B、采取多种经营策略 C、放松对外安全防范 D、产品以交换为目的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所以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仅仅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确切地说,他们是对坚船利炮感兴趣,他们始终坚信在纲常礼教方面,西方不如中国,从此“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一批又一批人。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从理论进入实践阶段。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走到了尽头,然而思想的闸门已经打开。

    ——摘编自纪锋《略论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变迁》

    材料二  所谓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即“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不管其成败如何,不管其内蕴的正确程度如何,都从属于那个历史性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前途的设计,都是这场社会选择的答卷”。它们不仅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不断学习的必然结果,而且顺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些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思潮,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烙印,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摘编自马艺铭《浅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理论进入实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史实解释“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走到尽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先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并说明其共同特点。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延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 10、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连战表示:我们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坚定推动两岸互助合作,让台湾各界越来越多投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反映了( )
    A、台湾当局认同中共统一方针 B、两岸合作消除“台独”势力的干扰 C、两岸敌对关系已被彻底终结 D、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 11、表2所示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品出口结构与进口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 )

    表2

    时间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化工产品/%

    轻纺、橡胶、矿冶制品/%

    机械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及其他/%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1991

    22.5

    17.0

    77.5

    83.0

    5.3

    14.5

    20.1

    16.4

    10.0

    30.7

    42.1

    21.3

    1993

    18.2

    13.7

    81.8

    86.3

    5.0

    9.3

    17.9

    27.4

    16.7

    43.3

    42.3

    6.2

    1995

    14.4

    18.5

    85.6

    81.5

    6.1

    13.1

    21.7

    21.8

    21.1

    39.9

    36.7

    6.8

    1997

    13.1

    20.1

    86.9

    79.9

    5.6

    13.6

    18.8

    22.6

    23.9

    37.1

    38.6

    6.6

    1999

    10.2

    16.2

    89.8

    83.8

    5.3

    14.5

    17.1

    20.7

    30.2

    41.9

    37.2

    6.7

    A、国家重视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B、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接轨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2、1954年6月底,周恩来总理对印度和缅甸进行了访问,发表了中印、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宣布了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结伴而不结盟政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如图所示为米谷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漫画中的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

    A、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B、粉饰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C、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 14、如图所示是1938年7月19日,白求恩寄给纽约朋友信中的部分内容。

    晋察冀根据地占领的山西、察哈尔、河北三个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完全被日军包围了,日军占领了铁路沿线的所有城镇,但是八路军仍控制着整个乡村,这里也是游击队的中心,由统一战线政府领导。

    上述内容表明,白求恩( )

    A、否定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 B、认为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充分肯定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强调相持阶段共产党中流砥柱地位
  • 15、1928年,张学良致电国民党中央,宣布东三省易帜,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并提议将12月29日东北易帜日作为“国民党统一中国纪念日”。东北易帜( )
    A、从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B、结束了各地军阀混战局面 C、激发了民主人士参政热情 D、实现了大革命的既定目标
  • 16、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说法与材料中的“新”相符的是( )
    A、斗争方式方面 B、国共合作方面 C、指导思想方面 D、经济基础方面
  • 17、表1所示为清末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累计)。留日学生人数激增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表1

    年份

    1896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年初)

    1902(9月)

    1903

    人数/人

    13

    61

    147

    161

    274

    579

    1058

    1300多

    A、近代学制的颁布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间经济的发展 D、洋务新政的开展
  • 18、有学者在论及中国近代某条约时说道: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9、1723年2月,雍正帝规定:“在京满汉大臣,外省督、抚、提镇,仍令折奏外……今著各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寸务,皆许据实敷陈。”这一规定( )
    A、杜绝了大臣专权 B、扩大了地方官员职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完善了官僚政治体制
  • 20、明代后期,江西景德镇地区“民间青窑,制作阔大,每座容烧小器千余件”“首尾五日可出器”。民窑出产的瓷器除了极少数是官方委托民窑烧制的外,其余的瓷器绝大部分是作为商品在市场销售的。这可用于印证明代( )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官营手工业技术较为落后 C、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巨变 D、大规模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上一页 672 673 674 675 6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