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表1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情况表。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
称号
在位时间
重大事件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秦王嬴政
前247年—前221年
灭六国,一统天下
表1
A、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 B、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
2、战国以前,封君是其封地范围内的世袭统治者,而战国时期的封君只能收取封地的赋税以代替俸禄,封地的行政不是由国家委派的官吏管理就是由国家派来的“相”来管理,而且封君也不再有世袭封地的权利。这表明战国时期( )A、官僚制逐步确立 B、家国同构模式开始出现 C、分封制仍然存在 D、社会等级秩序遭受破坏
-
3、春秋时期,诸侯大国新辟的疆土,不是全部封给功臣,大多由国君自行拥有,设置为“县”。“县”的管理者不是封建世袭“土官”,而是委任的“流官”。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B、地方割据的态势停滞 C、贵族政治趋于式微 D、周天子地位得到巩固
-
4、在中国古代,神鸟“凤”被视为“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兆。商周时期,凤纹只在统治阶层专用的青铜器皿等物件上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漆器、织物等普通器物都出现了凤纹装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农耕经济的发展 B、不同行业间互相借鉴 C、社会上讲究美学雕饰 D、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
-
5、先秦时期,天子对诸侯方国的统治手段除了军事征伐,还有朝聘(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盟会等,《左传》就记载了“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毫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延续 B、统治秩序受到重视 C、贵族等级体系解体 D、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
6、历史阐释
16-19世纪上半期三大洲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欧洲
亚洲
美洲
16世纪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九十五条论纲》发布;《至尊法案》颁布;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官职恩赐制盛行。
八股取士;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化;乡约逐渐改为宣讲“六谕”;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
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7世纪
《权利法案》被接受;《战争与和平法》出版;凡尔赛宫修建。
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中俄《尼布楚条约》;日本锁国加强。
“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墨西哥爆发黄热病。
18世纪
珍妮机被发明;法国大革命爆发。
军机处设立;《大清律例》制定;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1787年宪法颁布;政党分肥制形成;海地爆发起义。
19世纪上半期
《拿破仑法典》颁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维也纳体系形成。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门罗宣言。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事件,论题明确,事件要有关联性,史论结合。)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许公司是指享有政府授予特权的商业组织。在16一19世纪间,欧洲的大部分特许公司都是商人创建的,在英格兰、苏格兰、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及其他地方的都一样。他们谋求充分利用某个特定的贸易范围的各种商业机会,这种贸易范围通常是这个世界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该现象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洲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的增长,有许多特许公司在世界上的这些地区专门从事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特许状都授予公司垄断特定范围的商业的权利(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和亚洲的贸易),所以特许公司变成了帝国扩张和控制的机构。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 史上的特许公司》
材料二 1993 年,联合国对跨国企业的划分标准为:在本国设有母公司,并在海外广泛设有子公司,年营业额在十亿关元以上者。跨国公司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但那时的国际影响力很小。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传统国际企业向现代跨国公司的飞跃性转变。《中国产经新闻》分析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值相当于联合国统计暑所汇总的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的63.9%。企业分布从1995年的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33个国家和地区。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汽车行业中,10家最大汽车公司的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近80%。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传统或新兴行业中。
——摘编自刘旭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诞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特许公司与当代跨国公司的异同。 -
8、以下是一位山西太原农村知识分子的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四月二十日 (5月19日)
晚间传述,今日午前红、 日两军在黄楼沟口外开战,红军用枪击毙日兵三名。众闻日军受伤,莫不喜欢,可见众恨日军之甚矣。
四月二十七日 (5月26日)
近日红、日两军不闻有开战之处,惟闻各村雇人送饷需于红军,入风峪中,每日不断。
七月初一日 (7月27日)
太原县公署(日军扶植的伪政权) 知事武克恭所用之属员,君子少而小人多,由是横征厚敛。警务局长张继德,往往没收村民财物,惹怒红军,乃于上月下峪、风峪中之红军将警务局长张继德在古寨村捆绑上山……县公署及在县常驻日军亦无法挽救。
1939年
二月二十七日 (4月16日)
传言:昨日清源高白镇之红军邀截日军之运输汽车两辆,捆去日军三名……
三月二十七日 (5月16日)
“攻剿”红军之县政府日军,集合清原县城、晋祠镇堡、太原县城之处之日军五六百名,昨晚上山……不见一个红军……日军大肆搜寻,毫无踪影,惟将杜里坪、杏坪两村之房舍,并所存之粮全行烧毁,其牛、驴、马匹收牵而去,猪、羊、鸡用刀杀毙。所有衣物等件均被日军劫掠。……
——据刘大鹏遗著 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整理
(注:日记中红军即八路军。括号中日期为日记标注者所加阳历日期。)
(1)、任选材料中的两个群体,概括其行为,并据此说明当时抗战的形势。(2)、日记中有很多关于“红军”攻击日军的“传述”“传言”,你如何看待这些“传述”“传言”的史料价值? -
9、【中国古今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学教材,即古代专门为儿童编写的启蒙教育课本。宋代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广为流传,历代沿用。以《三字经》的编写为例,它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学,表达简明扼要,格式富有韵味。著名学者也参与蒙学教材的编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言语”,而且“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
——摘编自秦海霞《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作出了统一教材制度的战略决策,加强了教科书编审工作力度和政治内容的把关。从1954年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小学各科教科书,集中全国之力协同攻关,选调和集中一批学科专家、名师和专业编辑,全部采取集体讨论的工作制度和社内外相结合的编写方式,保障了教材质量。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54年至1956年编成的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30种30册,课本93种233册”。这套教材的编写出版使全国所有地方、学校、学生都使用上了高水平、权威性、国家级的全学科教材,解决了过去供应迟缓、版本不一、发行混乱的问题,开启了新中国“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
——摘编自郭戈《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蒙学教材兴盛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国家统一编订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
10、1945年,一名尼日利亚士兵西奥·阿约拉在从印度寄回国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 “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材料表明( )A、殖民扩张激发了非洲抗争意识 B、一战推动了非洲的独立 C、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思想解放 D、二战催生了亚洲的觉醒
-
11、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的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反复思忖着,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亦即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科学革命提供了答案。这说明( )A、科学发展促进理性传播 B、启蒙思想已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 C、自然科学取代宗教地位 D、启蒙运动带来欧洲的思想大解放
-
12、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
13、如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
14、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A、充分纠正了党内的贪污腐败问题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
15、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分15秒
-
六合路
31分25秒
31分55秒
30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
16、下图为1891年的宣传画《鬼拜猪精图》。该宣传画( )A、受“扶清灭洋”口号影响 B、易于激发民众的抗争精神 C、抨击了拜上帝教的愚昧性 D、讽刺清政府对外软弱妥协
-
17、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的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
18、春秋时期,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先后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游说各国君主,但途径洛邑时却未朝见周天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孔子对周礼的维护 B、诸侯争霸的现实 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 D、地理空间的阻隔
-
19、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这反映了商至秦汉,我国(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困苦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世界史上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活动范围,从而使世界历史开始形成。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而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事件,是当时历史时代发展的需要。
——王世珍《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和影响》
材料二 在16世纪以前,除了战争和灾荒年代以外,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是基本稳定的。但是,从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率先发生物价上涨,继而波及整个西欧,持续到17世纪中叶为止。16世纪末与16世纪初的物价相比,西班牙平均物价上涨了4倍多……;法国物价上涨2.5倍,英国上涨3倍多……。造成这次持续一个半世纪的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除了欧洲人口剧增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大量美洲金银流入西欧……16世纪西欧出现的价格革命对于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起着一种催化剂作用。
——吴木生《为什么说“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原因、思想原因、宗教原因三个方面分析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动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价格革命在欧洲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